“1940年11月至1943年11月,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在邢台浆水办学期间,正是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学员们缺吃少穿,没有被子,也没有黑板、粉笔,有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季躲进羊圈里,抱着一只小羊取暖。”河北省邢台县浆水小学四年级学生郭菲洁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于抗大浆水陈列馆指着眼前一尊雕塑,向前来参观的观众讲解到。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纪念建国70周年暨抗大建校83周年主题活动“把青春献给祖国”在抗大陈列馆广场举行,伴随着国歌、抗大校歌,五星红旗、抗大校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参会人员向国旗、抗大校旗行注目礼,深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与此同时,全国10余家研究会、抗大分校纪念馆同时联动举行升旗仪式,为抗大母亲庆生。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人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抗大陈列馆新增文物成果展”、抗大陈列馆、抗大校首长旧居、抗大碑林、观摩红色研学课程,了解抗大创办、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 在抗大陈列馆,有数名身穿八路军军装、佩戴着红领巾的小讲解员为观众义务介绍抗大历史,他们坚守在岗位上,用此举动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据他们介绍,国民党有黄埔军校,共产党则有抗日军政大学,这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到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2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抗大陈列馆展陈面积2880平方米,分四个展厅,由序厅、“黄河之滨,英雄集结”、“华北敌后,岁月峥嵘”、“突围川陕,东北办学”、“抗大旗帜,插遍中国”、“群星闪烁,继往开来”六部分组成,展出文物360件,历史图片550幅,并运用半场景、场景复原等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陈列手段,向观众展示了抗大的历史风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发展成就。
这些小讲解员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学校思政课上会专门讲抗大革命史,他们在上岗前还接受了为期半年、每个月一节课的专业学习培训,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阶段背诵了这些历史知识。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则表示,他们用两年时间培养了40名小讲解员,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让红色文化、抗大精神薪火相传下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