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座谈会召开。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主持,省政协主席廉毅敏,省委副书记王成出席。
王浩指出,将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更好以“浙江之窗”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之美”“中国之治”。
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第一,20年。
此次座谈会召开的地点,是在安吉县。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安吉余村靠着开山采石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但同时,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烟尘笼罩、污水横流成为困扰群众的大问题。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发展不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绝不能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绝不能一味索取资源。
20年来,浙江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截至目前,浙江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45缩小至1.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美丽经济成为城乡均衡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座谈会上,王浩指出,将在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传播、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城乡共富共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走前列、作示范。
第二,走向全中国。
如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早已从小山村走向了全中国,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历史阶段。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我们还不断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比如,开发生态农产品、林产品等生态种养业,通过绿色产品的深加工,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再比如,将优美的自然环境转化为旅游、度假、养生等产业资源,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在此次的座谈会上,孙金龙指出,“十五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第三,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放眼世界,人类社会正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环境破坏有增无减,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为世界各国推进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坚定了信心。
在浙江的座谈会上,有多人发言,其中包括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龙迪。
公开资料显示,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是一家环境法律公益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并在6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该协会于2017年正式设立北京代表处,是中国首家专注于环境法律的国际环保组织。
龙迪表示,“浙江很多企业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做得很好,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他期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经验继续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