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创作项目音乐剧《青春之歌》宣布定档——10月3日至5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进行公演。
在7月31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剧目艺术总监张和平,艺术指导金曼,总导演、编剧甲丁代表剧组主创致辞,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代表剧目监制单位致辞,声乐指导、特别出演谭晶为剧目献唱主题推广曲《人来人往》,由作曲、音乐总监何琪,导演魏思佳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分享了该剧的创编心得,歌唱家曹芙嘉、王凯等主要演员也到场。
原著小说《青春之歌》是杨沫先生于1958年出版的一部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并于2019年被纳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经中国现代文学馆授权,音乐剧《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先生同名小说,自创意萌芽至剧本初稿历经五年打磨研讨。时隔六十余年,为何要在当下以音乐剧的艺术形式重现经典?作为本剧总导演、编剧的甲丁导演说:“我想借这部作品让曾经的年轻人和当代进行一场对话。”
故事背景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时期的北平,讲述了林道静从寻求解放的大学生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本剧以“选择”塑造命运为核心,林道静在卢嘉川、余永泽、胡梦安代表的不同道路中抉择人生,是安逸度日还是投身理想?而林道静所面临的境遇正是当下年轻人或是每个人曾经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种种“选择”,该剧启示她为自己而选,为国家去做。林道静拒绝胡梦安的享乐和余永泽的安逸,跟随卢嘉川投身革命。从当代视角来看,林道静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听从于自己内心,无愧于青春,体现生命价值。如序幕《问海》所写:“既然选择了大海,何不做一只海燕,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刺破云天。”
总导演、编剧甲丁介绍,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剧情上遵循原著,但在情节设置和人物设定上融入了更能反映时代背景的设计。剧中的卢嘉川是一个兼有领袖魄力、青年气概和人间烟火气的角色,剧中对两位非正面人物——余永泽和胡梦安的刻画,也是用当下视角进行解读的。比如胡梦安作为原著中略显邪恶的反面人物,在本剧中为其赋予了一丝悲情色彩,看似人格扭曲,但其一直贯彻着他所坚信的价值观,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现实。
本剧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尝试,融合“咏叹”“重金属”“古典乐”特色,要让观众听到热血唱段时“坐立难安”,听到抒情唱段时“情不能自已”,听到牺牲唱段时“与之共情”,音乐总监何琪表示,希望在音乐的大开大合中,让当代青年的心律与剧中人物的心跳同频,构建一场书中、剧中和当今社会每个人的情感共振。
在本剧首演轮次歌唱家曹芙嘉将饰演林道静、歌唱家王凯将饰演卢嘉川,并联袂高天鹤、陆艺火、杨璐、李泽楷、李昊阳、于金石等在音乐剧舞台广受赞誉的实力派音乐剧演员,用歌声与表演赋予角色生命力。
甲丁文化创制的音乐剧剧目已多次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从豆瓣及大麦评分中可见观众对其作品的认可。此次也将保持一贯的呈现品质:现场乐队伴奏和全向声环绕音响,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
该剧在完成国庆档首轮演出后将开启全国巡演,并陆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公演。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供图/甲丁导演工作室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