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拖欠我工资不给,讨要了很多次都没有要回来,这可怎么办?”前不久,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某村村民王某来到位于张庄司法所的“律来帮”法律诊所进行咨询。当日“坐诊”的洪峰律师充分了解情况后,帮助王某厘清了其中的法律关系,当即为其撰写民事起诉状。(4月2日法治日报)
了解到王某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司法所工作人员随即协助其申请了法律援助。实际上,不仅在禹城,近年来全国其他地方都先后开展了以专家“坐诊”践行的“法律诊所”服务方式,事实证明,这个创新服务之举深受基层群众欢迎,以至于在不少地方,法律诊所成了司法惠民的“香饽饽”。
“法律门诊”借鉴医院的服务模式和操作流程,以“律师坐诊”“专家门诊”“上门巡诊”“综合会诊”等多种形式,聚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律师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一线,持续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打造助推基层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有效解决了群众“急盼愁难”法律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诊疗”。
像在禹城张庄,“有事您说话,真心律来帮”的郑重承诺已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枫桥式司法所’建设的深入推进,镇街司法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挥调解纠纷、普法宣传等传统的司法行政职能了,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不断向基层倾斜……”法律诊所深入社区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令群众交口称赞,
诚如有群众所言:“以前咱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找谁办,现在到镇上赶个集的工夫,就能到司法所坐一坐、聊一聊,咨询不花钱,有纠纷还给调解,遇到法律难题再也不用愁了!”这充分说明,“法律诊所”已是一个全时空、全方位、全覆盖的法治平台品牌,成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诊所为群众开出“法律处方”,详尽告知群众有了问题该找哪些部门、该准备什么材料、需要哪些步骤的“路线图”。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的同时,还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真正做到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可见,“法律诊所”创新服务,畅通法治惠民路径,必将助力群众解决更多涉法问题,使群众更好地依法维权。
文/刘天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