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了善意和温度,《武汉日夜》拍出了中国人的生命观
北京晚报 2021-01-27 13:12

上周五,电影频道出品的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全国公映,该片上映三天,取得了1585万元的票房,这个成绩不算惊艳,但该片在网上评分却高达7.8分,有网友评价这是“所有抗疫题材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武汉日夜》是一部回溯式的纪录电影。距离武汉因为新冠疫情而关闭离汉通道已经过去了一年,再过分强调人们对于新冠疫情初发时的恐惧、迷茫、无助、猜忌,实在没有必要,这是《武汉日夜》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它将笔墨落在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新冠病毒成为了跟流感病毒等传染病类似的背景,而人们在疾病面前的态度和生活被前置凸显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幅中国人在致命病毒面前的人生百态图。

影片拍得克制、内敛、平静,这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面对着30个摄影师拍摄回来的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武汉日夜》中有很多让人一看就会情绪崩溃的细节,比如护士苏洁的父亲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后,作为女儿的她在病房外被同事拦着不能进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后面更是她追着装有父亲遗体的汽车跑的画面。这样的情节多了,观众的情绪一定失控,但主创只是选取了一些典型瞬间,并没有让类似的情节充斥全片。

将生离死别的病房拍得充满了烟火气,是影片第二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方舱医院,病人们一起跳起了《小苹果》广场舞,一个女孩在专注地复习高考题,一个刚洗完头发的姑娘正在用吹风机吹头发。类似的细节在影片中不少。这让人想起了《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场景,虽然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随时会被纳粹军人杀死,但犹太人依然在为一对新人举行婚礼,他们用布裹着一个灯泡,一脚踩碎,作为婚礼的“礼炮”。这是一种坚忍和生生不息的生活态度。《武汉日夜》中的这些生活细节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勇敢的武汉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才是更加打动人的地方。

《武汉日夜》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纪录片,主创尽可能在片中融入了环境和人物的关系思考,以此来表达哲学层面的人生观。影片的开头,是一个孩子念出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的意境跟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的童真和躺在病床上爷爷的危重病情反差强烈,这一切都说明了生活并不都像诗歌一样充满了浪漫。影片的结尾,除了夕阳下长江上鸣笛的轮船画面让人若有所思外,还有一幅画面让人震撼,那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而在他们背后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的却是家里逝去的亲人的画像。这让人想起了侯孝贤导演在《悲情城市》的结尾处,片中的一家人在经历重重磨难后,聚在一起默默吃饭的场景。无论一个家庭遭遇到多大的打击,活着的人都要坚强活下去,这才是中国人顽强达观的人生态度。

当然,《武汉日夜》也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有观众认为影片拍得过分的“温情”,缺少反思。但站在出品方的位置,能够拿出现在这样一部充满了善意和温度的纪录电影,它的诚意是值得肯定的。

原标题:《武汉日夜》拍出了中国人的生命观

文/王金跃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东四十条》定档4月15日 20万元拍出的获奖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4
穿搭有范 |简约撞色条纹毛衣,充满了艺术氛围感,让你的冬季穿搭更有韵味
思伊日记 2025-01-02
让视障人群“无障碍”观影 国图创新公共服务传递艺术温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3
穿搭有范 |简约却充满了设计感的连衣裙,不仅个性有型,而且时尚优雅
思伊日记 2024-08-13
福利 | 请您免费观影《白蛇:浮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周处除三害》:将“浪子回头”拍得不落俗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3
《我本是高山》专家观摩研讨会举行 让创作者充满勇气与底气 拍出大众喜爱的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9
妻子、岳父、外婆齐上阵 “家庭作坊”拍出个获奖院线影片
扬子晚报 2023-07-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