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短视频讲述抗战老兵故事 90后团队成员:讲述是为了让下一代能够知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21 22:45

“他曾是飞虎队王牌飞行员,88次升空作战,拥有17枚战功勋章,击落敌军6架,1945年坐在日军投降仪式第一排,1949年,怀揣着爱国的热情,毅然的回到了大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越的老人,在2005年拿到国家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勋章时,他却大哭不止,像一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抗战老兵吴其轺的故事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被发布到各大网站上,阅读量迅速达到上百万,而这一天正好是“七七事变”83周年的纪念日。

故事的讲述者刘群曾是公益组织龙越寻找战争失踪者项目负责人,她和几个90后的青年一起,立志要讲述至少100个战争背景下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既有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老兵,也有“日本八路”小林宽澄、美国记者斯诺、苏联空军库里申科等国际主义战士。

刘群和她的90后团队成员说,我们讲述这些故事,就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讲述这些是为了让下一代能够听到。

微信图片_20200823172127.jpg

走遍世界为老兵寻亲的志愿者 讲述抗战历史故事

在西城区西绒线胡同内的一间民居内,刘群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录制《空军战神——高志航》的故事短视频,这个房子是刘群向朋友借来当做拍摄场地使用的,拍摄背景的书柜上摆放着很多抗战题材的书籍史料。

这些书籍史料是支撑老兵故事短视频文案的基础,在拍摄的房间同一个小区内的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则是他们的办公室,每个桌子上都摞着好几本抗战题材的书籍,最上面的一本就是《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八百壮士浴血奋战记》。

因为电影《八佰》的热映,刘群在最近几期短视频节目中主要讲述的都是跟淞沪会战老兵有关的故事,诸如正在录制的“空军战神”高志航,这位第一个击落日机的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就牺牲在淞沪会战时期的一次空战中。

2018年,因为工作的缘故,刘群曾有机会见到过高志航的后人,向他们了解高志航烈士的生前经历。这几年来,她更是走遍世界各地埋葬了中国军人的地方:缅甸、美国、朝鲜、……她拍摄了至少10000个安葬在他乡的中国军人的墓碑名单。

她经常说,如果不是过去的工作经历,她根本不可能了解那些历史,很多人和事不一定在教科书里出现,但值得后人记住,就好比,生的对立面不是死,而是遗忘。

强烈的使命感、高强度的寻亲节奏让她患上了严重的焦虑,在巨大的压力下,2019刘群暂时告别公益机构,前往北京攻读国际公益慈善EMP课程。

疫情期间,她和朋友看了电影《1917》,这部反应一战时期的电影,又勾起了刘群对于战争的思考,战争对一个民族到底意味着什么?战争结束以后又能给这个民族留下什么?刘群想到了她曾见到的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抗战老兵的墓碑,无论他们是在华夏土地还是在异国他乡,他们身上的战争故事有多少人记得?

受此感染,刘群立志要用自己的能力将这些抗战老兵的故事讲述出来,告诉她那个看“抗日神剧”长大的女儿,也告诉所有能看到她讲述故事的年轻人真实的抗战历史。

今年5月,她在北京筹备讲述老兵故事的视频栏目,她自筹资金开始招募团队,令她有些吃惊的是,多名90后年轻人都应征而来,愿意从事这份颇有民族历史感的事业。

90后参与讲述老兵故事 “我们这代人再不讲以后就没有人讲了”

90后女孩维珊是个北京姑娘,她在团队中主要负责撰写老兵故事的文案。此前维珊在出版社工作,负责编纂教科书,这份工作让她觉得很枯燥。当她看到刘群提出的项目后便加入了团队,她说自己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抗战老兵的故事却很少有人讲,而且这些战争中的生离死别的故事很能打动人。“能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应该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值得纪念的事情。”

在撰写文案的过程中,维珊被苏联空军库里申科的故事打动,对于这位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苏联战士,维珊觉得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去保卫别国的国土,具有不一样的意义,这是才是一种真实的国际主义精神。

北京男孩小白是今年6月份加入到团队中的,从外表来看“吊儿郎当”的他,其实是一个能够为阅兵仪式流泪的人,“我其实很爱我的祖国,只不过我爱的很理智,不那么外露,如果让我上战场去打仗,可能现在还没有那个勇气。但我会通过我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小白说,团队做老兵故事属于纯公益类视频,收入不高,办公环境有限,但他还是很坚定的选择要从事这份事业,因为他想要把老兵的故事讲下去。

“为什么要讲老兵的故事?因为中国过去的尚武精神消失殆尽,秦汉、隋唐时代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现在这种精神没有了。年轻人流行的都是谁穿的品牌好,谁在夜店开的酒多,男孩想着撩妹,女孩想着大款。”小白说。

同时,他认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更迭更快,可是老兵们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果群姐这代人不讲,我就不知道,如果我不讲,我儿子就不知道。等到以后老兵都不在了,就没有人再讲了,即便讲可能也有很多故事都不是真的了。”

自费找老师学习讲述技巧 认真核实故事的每个细节

这个组成不久的团队对于拍摄短视频讲故事的方式其实没有太多经验。刘群以前没有出过镜,第一次拍摄时手势过多导致画面凌乱,严谨的她认为给到观众看的一定不能是“垃圾”,毅然全部重拍。作为湖南人的她,也有较明显的家乡口音,被网友评论n、l不分后,不服输的她又找专业老师指导发音和讲述技巧。

小白觉得,要想通过短视频讲故事的形式把老兵的一生传奇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是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出发,做内容不要自欺欺人。

故事讲的好坏,文案最重要。对于维珊来说,制作文案最大的难点是要将细节丰富的战争故事变成一个适合在几分钟里讲述出来的内容,这就要求必须要把故事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提炼出来,还要让观众能够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深远含义。“我们的素材可以说是很多,也可以说是很少。说很多,是因为群姐做公益这些年来,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能提供很多真实的历史材料。但说很少也是因为这些材料中能够被拿出来更深挖掘的却又不多。很多老兵故事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很细小的人性光辉,只有深入的看进去才能体会得到。但新媒体又是个快餐的展现形式,观众需要在短时间内看到爆炸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动感情,又要动脑子。”

在做文案的时候,维珊经常遇到某些故事的细节在几份资料中说法不一的情况,这个时候她会给每个故事里的老兵当事人或者后代家属打电话核实,或者去档案馆查资料,去博物馆看实物。为了弄清坦克英雄杨阿如击毙的敌人到底是五个还是六个,维珊特地去军博找到了陈列在那里的杨阿如曾经驾驶的215式坦克,看到坦克的炮筒上镶嵌着六颗五角星,这才印证了杨阿如歼敌的数量。

维珊认为,这些老兵故事吸引人的另一个地方在于他们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每一个老兵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们不仅仅要讲好故事,还要讲真实的故事。“如果我们要是满嘴假话,那谁会来听呢?”

微信图片_20200823172117.jpg

从7月7日至今,刘群团队计划的100个老兵故事已经录制了24个。当初之所以定为100个故事,主要原因还是受到资金和人力所限。当100个故事讲完以后会怎么样?刘群说还要看后续的发展,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来,还是有可能继续讲下去,毕竟抗战老兵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都是一部传奇的人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开启全市巡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2
卢沟桥之上
人民日报 2025-07-24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20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泽棵:今年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24
Qnews|江苏95岁抗战老兵找到了大檐军帽:下次要穿军装戴军帽讲战斗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6
Qnews|淮安消防回应帮95岁抗战老兵寻大檐军帽:多名热心网友愿送大檐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3
九旬抗战老兵祭奠抗战英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2
同龄百岁老兵“世纪相会”:同一支部队出川抗战
成都商报 2021-1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