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AI仅是工具不能迷信 对偶发疫情一定要保持平常心
澎湃新闻 2020-07-11 18:00

张文宏

7月11日上午,2020世界人工智能健康云峰会的AI+公共卫生专题论坛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参加了“AI如何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话环节。

在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上,张文宏给人工智能泼了冷水,表示这一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来实现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仅仅是起点。

在AI+公共卫生的专题论坛上,张文宏再次谈及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运用,他表示,中国抗疫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应用了技术,这些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可以操作的一个时间窗口,虽然技术很有用,但“仅仅是工具,将来在技术应用中可以充分利用,但不能迷信技术。” 

张文宏表示,应对传染病的核心就是快,但反过来,如果速度慢了,指数值一上去,超过平台期,像现在很多国家每天新增十几万感染者的情况,虽然大数据可以追踪到这些人,但具体做事的还是人,依靠人力已经无法完成这个事。

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否可能取代医生,张文宏表示,“在中国从来不担心,因为中国的医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反倒觉得像欧美才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大数据里面很多idea开始都是在欧美产生,但最后反倒中国应用得更快,他们反倒成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用户。”

在张文宏看来,靠谱医生在大数据出现意外情况之后,还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而且可以依靠自己逻辑不断产生新数据,人工智能虽然可以不断学习,但在这里面不能产生新的数据,还要依靠人。

张文宏还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存在两个错误的观念。

首先,AI并不是取代人的,未来人肯定不是什么都交给机器做。

“大数据将来的发展,一定使我们更加精准的,在某些方面进行赋能,而不是取代我们,取代毫无意义。马克思说过,人到共产社会,劳动会成为人的需要,大数据的发展难道是剥夺一种需要?我觉得大数据的方向就是为我们做增量,但很多时候都歪掉了。”

其次,发展趋势是追逐利润,追逐利润是错的。

“大数据的发展必须跟人类长远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为了成本,一步步利用大数据把人取代掉,全是错的,大数据的发展一定要跟人类使命、命运共同体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或者只追逐利润,我个人觉得一定会失败。”

对于后疫情时代,张文宏也给出了个人建议,他表示,在新冠疫情没有彻底消失之前,对于国内偶发的疫情趋势,一定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张文宏认为,在疫情偶发的过程中,快速启动应对措施,精准实施防控措施会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城市出现疫情,无论是单发还是小规模爆发,越早精准防控,越快实施动作,对全国的影响也就越小。

“未来,在疫苗出来之前,还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护越好受疫情波及就越小,整个社会就可以发展越好。”张文宏认为,防控的同时还要保护经济,一手抓疫情,一手抓经济,否则经济衰退死亡人数一定会超过新冠肺炎。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度小满CTO张文斌:Agent正在重塑客户体验与金融风险决策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9
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共同关注:生成式AI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人民日报 ​ 2025-03-17
经济日报:不必过于焦虑被AI替代,是对手是工具更是伙伴
经济日报 2025-03-03
张文宏投诉自己“被AI带货”何以收效甚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6
换脸张文宏直播带货,AI监管何时到位
北京晚报 2024-12-15
专家:AI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的“软件开发者”
科技日报 2024-10-25
李彦宏: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防止AI失控必须参与规则制定|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6
李彦宏:AI抢不走人类饭碗
第一财经 2023-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