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交四公局北京夏县营村安置房项目16名外地务工人员,由河南省西华县包车出发,返岗回到了顺义。“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务工人员返岗难的问题,我们一定拼速度,让村民早日住上舒心房”
安置房项目负责人张广亮激动地说。据了解,除安置房项目外,高丽营镇政府正逐步帮助京沈高铁中交三航局一工区和京沈高铁西站项目恢复复工。目前累计复工企业达66家,复工人员4000余人。
多方协调,为务工人员返京建立快速复工绿色通道
中交四公局北京夏县营村安置房项目为区级重点项目工程,计划今年完成整体工程,如工期延长,必将影响到夏县营村老百姓回迁安置。疫情期间,高丽营镇政府严格按照区建委16条指示对工地进行落实检查,并主动问需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扰,了解到目前在务工人员返京交通问题上存在难题。
3月1日,高丽营镇政府积极协助中交四公局公司项目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助企业解决务工人员返工问题。最终区建委、人社局为务工人员返京建立快速复工绿色通道,与劳动力来源地实现两地“联防联治”。采取“点对点”包车运输方式,仅两日,实现了务工人员“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场门”,解决了项目陆续用工问题。
设立48间隔离观察室,备上万只口罩,防疫工作一丝不苟
面对首批复工的40余名工人,施工工地的防护落实情况如何?一万余只口罩、500余斤84消毒液、20套防护服、20副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还有额温枪……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架子上。中交四公局夏县营安置房项目负责人张广亮告诉记者“除了保证防疫物资充足,还要严阵以待,周密开展防疫工作。”
项目部内设立了3个隔离区,其中办公区隔离观察室11间,可1人1室,满足11人隔离;2个工人生活隔离区共48间隔离观察室。安排防疫专职人员5人,负责对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区的日常消毒、测温及相关检查工作,每日早、晚各消毒一次。食堂采取分餐制,打餐间隔1米,每桌一人用餐,错时用餐,每日3次消毒。项目严格实名制登记通道管理,所有人员进出项目均需要经过同意,并做好测温、登记、佩戴口罩等工作。
做完这八步防疫规定工序后,16名务工人员才算正式进入工地
进门扫码注册“京心相助”信息采集、手部消毒、全身喷雾消毒、测量体温、健康信息登记、更换口罩、学习安全教育知识、领取疫情防范手册……依次做完这八步规定工序后,3月4日,16名务工人员才算正式进入工地。在务工人员到京前,中交四公局项目部已经对工地内生活区及办公区的宿舍、办公室、厕所、盥洗区域、食堂、会议室、文体活动室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毒。这些务工人员随即将进入隔离区开始14天的隔离观察,按照一屋一人的原则入住,每日由专人监管消毒和吃饭问题,解除观察后即可正常返回岗位复工生产。此外,记者了解到高丽营镇政府还协调属地卫生院对工地人员进行防控培训和指导。
“现在,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务工人员返岗难的问题,我们也将会以“硬作风”拼创回迁房建设的“加速度”,争取完成年度施工任务,让夏县营村村民早日住上舒心房。”张广亮说。
本报记者/张琦
通讯员/李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