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千年御河重焕生机从历史流向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6 22:25

垂柳依依,微风习习,行走在南长河岸,脚下是滨水步道,抬头是古都北京唯一的皇家御河南长河,宛若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美景除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外,也离不开海淀区疏整促专项行动,纳入疏整促专项行动的南长河沿线整治提升项目现在已经正式竣工,将蓝绿交织、古今融通的城市文化景观廊道呈现在市民面前。

全龄友好的蓝绿融合空间再次呈现

南长河,是古都北京唯一的皇家御河,也是存续至今的大运河引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有“天坛看松,长河观柳”的美誉。南长河沿线整治提升项目自中关村南大街始至蓝靛厂南路止,总长度为3.2公里。建设后的南长河滨水步道,将实现自长河闸至车道沟东路1公里水岸的滨河步道贯通,实现昆玉河滨水步道、南长河滨水步道贯通,开辟“御河游”滨水步行线路,将昆玉河、南长河沿线的颐和园、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金源娱乐园、南长河公园、紫竹院公园以及北京动物园串联起来,衔接绿地总面积约343公顷,实现蓝绿融合,市民可由颐和园步行前往动物园,两岸环线距离约15公里。

据了解,此次南长河沿线整治提升项目,景观总体采用倚杖栏杆、须弥座、传统纹样等传统中式风格,再现皇家威严、长河盛景;项目治理过程中,海淀区将原有河道滨水步道由1米拓宽至1.5米,可实现双人并行,并承担部分市政人行道使用功能,有效缓解市政交通通行压力,减轻半壁街人车混行的情况;同时在河道沿线增设竖向交通台阶及观景平台,市民不仅可以沿长河滨水步道游赏,停下匆匆的脚步欣赏长河美景,感受皇家御河的大气与宁静;除此之外,还改善原有场地春夏冬三季单调的植物景观,补植高大柳树,并依照历史资料于河道两岸种植山桃、碧桃等春花树种;届时,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滨水慢行步道将一一呈现。

改造前的南长河,岸边存在多处市政排水口,对河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此次河道整治,充分考虑河道狭窄、空间有限的现状条件,采用泥沙旋流设备,在沿线增加11处净水设施,减少泥沙、油污等污染物入河。

千年美景更离不开文化范儿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代诗人韩愈在诗中描写的景象宛若眼前。南长河作为北京唯一的历史皇家御河也曾多次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绘画中。此次治理项目,充分挖掘河道历史文化内涵,沿线多处笔画景墙选用《万寿图》《胪欢荟景图册》《冰嬉图》等内容,再现历史河道景色、古都风韵及节庆盛景。

治理后的南长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清波荡漾、温婉静谧,龙船凤舟倒映流水,岸边新植的杨柳在迎风吐翠。历史上的南长河,曾作为北京城漕运引水河道,保障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水利畅通,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中部的国家级保护文物广源闸,就是此段历史的见证。大运河贯穿南北,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本次南长河沿线整治提升项目,着重体现河道文化内涵,结合现存的重要历史文物,通过修缮周边环境、风格呼应等手法,向市民普及大运河文化带知识,实现皇家御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充分表达。

现如今,南长河以全新面貌亮相,旖旎的风光、水光潋滟的河面、婀娜多姿的垂柳、草木葱茏的河岸、仪容秀雅的倚杖栏杆、和煦的春风,让人身上暖暖的,更是一派生态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一弯绿水河中过,两岸郁葱草木长,原来单调的城市河道将变身为集休闲、赏景、社交、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滨水空间,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景展现眼前。

相关阅读
《启航!大运河》24日开播 跟随单霁翔揭开大运河千年宝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动物园乘船直达颐和园!北京人离水更近了!
北京新闻广播 2024-04-14
大运河广源闸遗址及龙王庙片区全新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北京视点 | 紫竹院街道大运河广源闸遗址及龙王庙片区全新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6年谱写“千年运河新传奇”,京津冀三地是怎么做到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