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陶、蛋壳陶 中国考古博物馆文物上新
央视新闻 2025-08-17 17:39

日前,中国考古博物馆上新一批精品文物,新石器时代的蛋壳陶、彩绘陶,以及唐代骑马俑等文物亮相。从器型纹饰到颜料工艺,这些陶器都满含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在仓储式的展柜中,这件新上展的彩绘陶罐,鼓腹、溜肩、高脖颈;白色T形错肩并连纹遍布陶罐周身,再加上红色地子作映衬,让它超高的颜值中又增添了几分温暖优雅的气质;而腹部最大径处装饰一圈菱形纹,像是刻意为之的分界线,让它的构图显得十分匀称;仔细观察,陶罐的盖钮酷似鹰嘴,有了这处精巧设计,陶罐整体就像一只端坐枝头、昂首望天的灵鸟,极富生命力。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员 赵明辉:这件陶器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夏时期或者夏到商早期的一件东西。彩陶是烧制之前先画上然后再烧制。而彩绘陶是烧制完成以后再涂彩画出图案,所以彩绘陶更不容易保存一点。保存这么完好、彩绘这么完整的器物是非常珍贵的。

专家介绍,这件彩绘陶罐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该遗址极有可能是辽西地区一个方国的中心所在。科学分析发现,彩绘陶是先民用毛笔蘸着矿物颜料绘制,红色为朱砂,白色主要是方解石。有学者认为,彩绘陶的纹饰具有“程式化”的特征,因为作为“礼制用器”,需要具备某种规范化的外貌才能合乎“礼仪”。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员 赵明辉:它的器身画的这些纹饰和我们中原二里头遗址铜牌饰上有一些兽面纹是非常接近的。所以从这件器物上能看出中原二里头文化对北方草原文化的一个影响。

北方草原地带的彩绘陶罐与中原镶嵌绿松铜牌,共同讲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容性。而山东大汶口文化的薄胎黑陶杯和龙山文化的高柄蛋壳陶杯,则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这两件新上展的文物,同为蛋壳陶,胎体厚度约0.2~0.5毫米,分别出土于山东西夏侯遗址、山东三里河遗址,串联起从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长达2200多年的文明发展轨迹。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员 赵明辉:越薄的东西其实实用价值越不好,因为很容易碎,到龙山时期开始,蛋壳陶已经有礼器的意义在里面了,说明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了。

据介绍,中国考古博物馆本轮上新的文物,还有西周早期铜胄、唐代武官俑骑马俑,以及元代龙凤纹瓷扁壶和宋明两代文献等。新展出文物均位于基本陈列展厅,观众实名预约免费参观。

(总台央视记者 艾达 张立雷)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博物馆里也有“动物世界” 看文物中的“瑞兽祥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9
中国龙再添“新成员” 黑眼珠绿眼线造型前所未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7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陈“上新” 柳公权书法碑刻+3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6
苏州考古博物馆明日开馆 “孙吴1号墓”复原重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6
7000万观众“挤爆”博物馆 “蛇兄蟾弟”来贺岁 古乐穿越嗨翻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08
7000万观众“挤爆”博物馆!“蛇兄蟾弟”来贺岁 古乐穿越嗨翻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2-08
开馆在即 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上新230多件(套)文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7
封禁42.5万个风险账号 国家博物馆多举措防范“黄牛”抢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