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封箱戏 窝头会 古都北京春节都演什么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7 13:00

◎张永和

春节是中华民族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第一大节日,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各种民俗、戏曲集中展现的大节日。

岁末年初,北京京剧院和央视戏曲频道合作,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了一场跨年京剧联欢会,从晚8点开始一直到2025年的凌晨1点结束。5个小时的演出,节目精彩纷呈,形式各异。全院几百名演员几乎全都参加了,长安大戏院的后台人满为患,每个化妆室插脚难下,演员们把最美最生动的扮相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场跨年的京剧联欢会,并非剧院独出心裁,而是有师可尊、有迹可寻。古都北京春节前有所谓封箱戏,或叫大义务戏,时长一般也要在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这个演出又称“窝头会”。

昔日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到来年的正月初一,旧时的京剧班社,包括学艺的班科,劳累了一年了,都要放假休息几天,以便办年货准备过大年。同时,本年最后一场“封箱戏”演出后,就要把放戏装(行头)的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旗包箱、刀枪把子箱,统统贴上写着“封箱大吉”的封条,表示今年不再唱戏了。封箱之前的这出“封箱戏”是最隆重的,班社里所有的演员,不管主演、助演、龙套上下手全部出演,所谓全梁上坝,而且还要聘请外班的赋闲的有叫座能力的知名演员、艺术家参加。这一晚上,不但演出阵容强,而且剧目极其丰富,文戏、武戏、正戏、反串戏应有尽有,从晚6点开锣,一般要演到第二天的凌晨,虽然当晚演出繁重,但所有参演的演员,除去跑龙套的、打武戏的底包演员外,一律不拿包银,只收一点车马费。

这天的演出,一般都由京剧演员的组织——梨园公会筹办,当时多在北京前门外西柳树市的第一舞台举行。那时这座新式剧场楼上下能装近三千观众,由于演员优秀、戏码硬整,所以一般都能卖个满堂,收入是相当可观的。除去必要的开支,剩余的票款会全部分给底层演员,好让他们也能过个年。虽然演出收入不低,但在旧社会,物价飞涨,民生艰难,所以这些底层演员分得这些钱,能不能吃顿肉馅的白面饺子都成问题,只够蒸几屉玉米面的窝窝头过年,因此这个盛大的演出,便又叫“窝头会”,并且一年一次,雷打不动。

“封箱戏”最吸引观众的是最后作为大轴戏的“大反串戏”。20世纪30年代初,有一出极为轰动的大反串戏《叭蜡庙》,给爱好京剧的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出最常演的反串戏、大群戏,讲述清康熙年间官府官人黄天霸等乔装改扮,捉拿作案累累的恶霸费德功的故事。曾经有这样的盛况: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扮演短打武生黄天霸,杨派武生泰斗杨小楼扮演武旦应工的张桂兰,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不惜鼻子上勾上一块小小的白豆腐块,扮演武丑朱光祖。梅、杨、余三大贤,虽然改了扮相,唱了不是本工的行当,但仍然出色当行,据当时的报章杂志记载,三位大艺术家的表演,令观众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场令观众赞不绝口的反串戏,是1961年的春节,当时的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的前身),在大年三十的当晚进行了一场内部演出,堪称1949年以后最有水平、阵容空前绝后的封箱反串戏。演出的剧目仍然是经典的《叭蜡庙》,所有演员全部反串出演,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扮演费德功,谭派老生耆宿谭富英扮演朱光祖,名旦张君秋扮演金大力,名净裘盛戎扮演小张妈,金派大花脸张洪祥扮上了黄天霸的夫人张桂兰,赵派创始人赵燕侠扮演抡刀动剑的黄天霸,著名花旦小王玉蓉扮演老英雄诸彪,老旦泰斗李多奎扮演秦老院子,名丑马富禄扮上了戴三绺胡须的清官施仕伦。团里几个著名旦角,程派的李世济、梅派的李毓芳,以及赵丽秋、李淑玉等全都毫不退缩,扮小武生的,勾上脸、扮个花花绿绿的大花脸,而陈少霖,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这些谭派大老生,放下架子扮演老道、群贼;全国第一老旦、已经年过六旬的李多奎,反串老生秦老家院,不但跑大圆场,步履矫健,而且“走”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吊毛,赢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场演出虽然是“反串戏”,但全体演员,执公执令,一丝不苟,正常本工演出的所有技巧,该有的应有尽有,因此被留名在了京剧史中,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再说一出也经常被作为反串戏的《法门寺》,不仅过去的京剧班社、剧团经常反串演出,而且在七八十年前的曲艺界,演员们在春节时也装扮起来粉墨登场演出此剧。北京、天津还各有一摊:北京是由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反串丑角贾桂,他的老搭档郭启儒反串架子花脸刘瑾,唱京韵大鼓的孙淑筠反串老生赵廉,因为孙从小学过京剧,嗓子、扮相都好,所以很有人缘。天津那一摊,相声名家小蘑菇(常宝堃)扮演贾桂,他的老搭档赵佩茹饰刘瑾,扮演赵廉的则是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小彩舞),骆年轻时在南京夫子庙就唱皮黄,她嗓音圆润苍劲,又颇富韵味,很受观众喜爱。当时,北京、天津的观众,都抱着极大兴趣来倾听京津这两位相声艺术家扮演的贾桂读大段的“大状子”,两位名家也不负众望,“大状子”不仅读得音韵铿锵,而且口齿清楚、朗朗上口,和京剧名丑相比起来,丝毫不逊色。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北京京剧院和央视合作的跨年京剧联欢会,是参考了昔日春节前“窝头会”演出的精华,又吸收了互联网新科技的精华,正是“守正创新 崇德尚艺”的结果,在辞旧迎新之际给广大京剧爱好者献上了一台丰盛的饕餮盛宴。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名家新秀反串合演,总台戏曲频道小年夜播出《封箱大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3
独角戏《孟小冬——寻皇之路》:寻皇之路也是寻根寻己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6
艺镜|这出老中青三代合演的《四郎探母》显功底,见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2
7月7天11出戏,史依弘为何不惧酷暑推出“依依向梅”专场系列?
上观新闻 2024-07-09
讲梨园行的后台戏,有点“连像”了
解三酲 2024-07-04
京剧演唱会上演 北戏展演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青衣老生直播间“对台斗戏”连麦PK再现梅派经典唱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5
“紫金杯”收官,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展国粹风华
扬子晚报 2023-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