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与“父母研修班”相关的话题引起公众关注。所谓父母研修班,指的是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与指导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培训,帮助家长 提升育儿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据相关新闻报道,在部分父母研修班的课程中,会有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导师指引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语气,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部分家长作出改变后,亲子关系随之得到了一定改善,正因如此,他们对父母研修班的存在心怀感激。
长期以来,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许多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的“痛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关于亲子关系的观念也在不断嬗变。“父为子纲”式的大家长制已然成为过去。有爱、尊重、平等、理解……现今,这些要素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理想家庭关系的追求。
正因此,父母研修班应运而生。愿意参与培训的家长们,或是因“幼时淋过雨”想自己的后代“撑把伞”,或是因不知如何应对父母身份而紧张无措,也可能苦于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希望学习更加科学 、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论是何种原因,其核心都离不开想要构筑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新时代家长群体的理念转变,不少网友点赞支持,认为父母研修班大有可为,更期待家长们从中得到自我提升。
然而,新生事物在“野蛮生长”阶段,往往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其社会评价也可能褒贬不一。在实践中,父母研修班便也引发了部分争议与质疑。有网友认为,此类课程不过是瞄准家长群体贩卖焦虑,也有参与过相关培训的家长质疑此类课程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有人觉得课程内容空而无用,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没有实质性帮助,不如自己看书,还有人质疑部分老师的履历与专业背景。和部分家长的好评形成对照的是,也有部分家长在花钱上课后,大有“上当受骗”之感。
此外,还有人在父母研修班兴起的浪潮中,盯上了求职者的钱包。有相关培训机构声称可以帮助他人取得“家庭指导师资格证”,使其在之后能以此为业。这类机构的商业模式大体相似,首先是利用公益课程引人注意,再在公益课上推销系列课程。推销手段多是三类:一是提供诱人的优惠折扣;二是邀请所谓的“上过课程的学员”现身说法;三是强调“家庭指导师资格证”的作用。在机构课程导师与推销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在现场氛围的烘托下,不乏有人自愿买单。
然而实际上,“家庭教育指导师”未纳入最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曾开展过相关培训的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也曾声明,此类培训不属于职业资格类、技能评价类的培训。对于如何评价父母研修班的有效性与权威性这一问题,当前也尚不具备明确的标准 。
针对这些市场乱象,家长们需要擦亮双眼,仔细作出分辨。有关部门也应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家庭教育培训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教育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需要多方支持。当前,在青岛、深圳等地,就有社区邀请专家导师开展公益性、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为辖区内的亲子家庭提供支持。在未来,可以期待更多具有公共与公益属性的家庭教育培训,拨开家庭的迷雾,照亮亲子关系的未来。
归根结底,任何形式的培训与学习,在家庭事务中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最关键的还是家长努力将所学落实到行动中,做出真正的改变。
文/林铭汝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