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老老人”服务供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6 16:57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群体尤其是“老老人”的服务需求十分迫切。 “老老人”是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失智和高龄自理老年人。目前全市共有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64.8万,其中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17.24万人,占比26.6%;高龄自理老年人47.56万人,占比73.4%。“老老人”是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瞄准这部分特殊重点人群的需求,扩大“老老人”养老服务供给?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结合调研、工作实际,从助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就医、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出发,带来了不少来自基层的鲜活建议。

养老助餐:

要优先为老残弱群体送餐上门

目前,本市不少地区在建设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如何让养老助餐服务提质?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建议,要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建议将社区食堂建设和老残弱上门送餐服务纳入民生工程预算,设立专项财政资金。例如,可对每个新建社区食堂给予一定金额的建设补贴,对运营良好的社区食堂和送餐服务机构给予运营补贴。为了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当达到一定服务量后,可给予相关主体税收减免优惠。同时,这些助餐点要优先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送餐便利服务。

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也关注到了养老助餐问题。“可将有条件的社区食堂打造成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将社区食堂与周边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许泽玮说,可通过平台提供医疗咨询、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提供家政、理发、洗浴等居家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看病就医:

建议设立空巢老人紧急就医专项资金

作为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通州区体育运动学校游泳教练毛飞经常和街道、社区打交道,并关注到一些特殊的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送医面临难题。“有的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有的是与子女分开单住的独居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留守老人。”在走访调研中毛飞发现,就算有社区工作人员陪同老人就医,但也存在紧急就医情况下无法签字、垫付费用难等问题。

对此,她建议由卫生部门负责,在医院和120救护车上安装视频通讯设备,以便对空巢老人患者救治时能随时与其子女或亲属沟通,并保留电子文件作为相应的法律依据。其次,可由街道、乡镇负责,借助社区、村养老驿站等组织,与空巢老人子女或者监护人签订委托协议,对其提供紧急就医有偿服务。此外,还可由财政部门负责,出台相应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作空巢老人紧急就医费用,由街道乡镇负责,社区、村妥善使用此专项资金,按需对空巢老人群体提供紧急就医帮助。

平台建设: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要把好质量关

今年,本市将再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市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街道居民管理委员会原党委书记安丽娟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提供建设用地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招聘有品牌、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有运营经验的主体进行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同时,要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比如搭载社区食堂或老年食堂,并配置糖尿病等各种老人的特需餐饮。在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居家就医的需求方面,卫健部门也要整合社会医疗资源,与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医养结合机制,更好服务失能老人居家就医。”

此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队伍建设也要高度重视起来,她建议,要大力引进、培养、培训护理人员,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本市鼓励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物业是距离居民最近的服务企业,也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市人大代表、首华物业金顶街项目部经理刘婵介绍,2022年以来,首华物业在金顶街第三社区试点运营首开居民服务中心。该中心采用“物业服务+便民业态”模式,其中不仅有便民理发店、生鲜百货超市、主食厨房,还有老年餐桌、养老驿站等。

实践成果不少,但也有一些瓶颈:“我们现在开展的业务大多由物业员工来做,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在开展适老化改造时,也遇到了资金问题。”刘婵建议政府根据养老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开展适老化工作,给物业公司或者老年人一定的补贴,从而推动项目落地。”

人才供给:

尽快开启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公费”模式

随着养老需求增加,人才队伍建设如何跟得上?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东亮关注到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问题。乔东亮说,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在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上,面临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规模效应不足等问题。仅凭市场机制难以满足养老服务业对职业人才“量”和“质”的需求。他指出,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鼓励探索公费培养模式,并明确毕业后可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无需签署就业协议。

乔东亮建议,尽快开启北京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公费”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展公费招生范围至京津冀地区,为未来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刘洋 武文娟 解丽 赵婷婷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今年北京将如何服务好“老老人”?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回应这些重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7
推动老年食堂服务更暖心
经济日报 2024-11-21
北京延庆:中央厨房开进山区 “老老人”吃上热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北青快评|加强“老老人”保障,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20条措施将惠及85.5万老年人 北京发文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中央厨房进社区 老人就近吃上热乎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吉林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让老人“暖胃”更“暖心”
中国新闻网 2024-06-13
北京持续聚焦老老人小小孩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