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对环评造假要加强全链条防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5 16:18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介绍,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共查处了1968家弄虚作假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公开曝光62个典型案例,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1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环评事关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兹事体大,容不得丝毫马虎,掺不得半点假。近年来,通过严惩重罚,环评乱象得到遏制,但弄虚作假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虚假环评文件的商家并不少见。

2019年,新修订的环评法生效,环评门槛进一步降低,有能力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编制环评报告。随后,环评机构数量增长,有数据显示目前已超过5000家。市场开放的前提是要能守好环评的红线,严格规范行业发展,确保行业在法治正轨内运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关卡”、重要关卡,一旦弄虚作假,就让这道关卡成了“纸糊的关卡”,对生态环境保护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整治下,环评弄虚作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问题仍然存在,还需要再接再厉,久久为功,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其中,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首次纳入刑法定罪量刑。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利于给生态环境保护拉设“高压线”,给环评造假戴上“紧箍”,形成震慑作用。此前,生态环境部多次公开表示,将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对这些行为绝不能容忍,必须坚决打击,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有决心还有行动。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大监测行为“打假”力度,驱逐“市场劣币”。如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整治以来,就共查处了1968家弄虚作假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不仅仅是鲜明的态度和响亮的口号,更应是雷霆万钧、行之有效的行动,对环评弄虚作假就要“动真格”,绝不姑息。

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让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出应有作用,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加强落实力度。既要有零容忍的态度,也要拿出与之相匹配的措施。如除了事后的惩治,也要做好事前的监管与防范。要将监管前置,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评行业的监管,补牢制度漏洞,及时发现相关机构、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斩断环评造假的“灰色产业链”。针对网络平台上的虚假环评报告交易,需要网络平台、相关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夯实责任链条,共同整治。

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各方合力,以实击虚,加强全链条打击与防控,才能严把环评关,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卡”。只有把相关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才能让环评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作用。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强化法律责任,补齐遏制统计造假的关键一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0
西安: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西安晚报 2024-09-05
生态环境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特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 最高法发布两批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5
北青快评 | 汇聚协同治理磅礴力量,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无处遁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质量监管落实三大主体责任
法治日报 2023-10-13
超标排放却有“达标”检测报告 北京重拳打击第三方服务机构造假行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3
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
经济日报 2023-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