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八十年代的诗歌现场 《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在京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1 18:49

11月30日下午,霍俊明、吴思敬、林莽、欧阳江河、西川、高星、何向阳、商震、姜念光等诗人、作家、诗评家相聚在北京市东城区雍和书庭。在诗人陈超辞世10年后的冬日,讲述与《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相关的故事,以及萌生于纸信时代的美好记忆,并以此怀念永恒的诗人与友人。

微信图片_20241201183708.jpg

陈超,诗歌评论家、诗人。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站在新诗研究的前沿,为新诗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这位新诗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诗人、评论家,同时也是陈超学生的霍俊明整理汇编了书信集《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

该书近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陈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去世前30年间与近百位朋友的重要书信上百通。通信人涉及当代文坛重要的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文化学者。本书既是对文坛大家跨世纪友谊的见证,也是对蔚为壮观且繁复瑰丽的当代先锋文学景观的展示。

微信图片_20241201183705.jpg

活动现场,本书编者霍俊明向读者展示了数封陈超的信件原件,并表示书名“夜雨修书”源自陈超先生的诗作。该书对于探究80、90年代的历史与文学极富参考价值。“书信中的声音,以其真实性,区别于传统的文学史记录。”

诗歌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夜雨修书》是对陈超最好的纪念,也是学生对老师最深的尊重。它不仅是一部丰富的史料,更是了解陈超的重要窗口。“陈超与当代诗歌界的密切联系,使得此书对于研究第三代诗人及当代诗歌史具有重大意义。”他鼓励青年诗人继承陈超老师的精神,推动现代诗歌的繁荣发展。

诗人林莽回忆起与陈超的交往,认为陈超是一个值得交往、能够推心置腹的朋友。“陈超具有极高的诗歌才华,此书的出版对于了解80、90年代诗歌现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诗人、诗学批评家欧阳江河表示,《夜雨修书》可能是第一本以书信形式记录并保存下来的、离我们很近的诗歌发展史。他感叹书信的珍贵与稀缺,认为此书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档案,并期待这本书能引发人们对80年代的乡愁和对陈超的怀念。

诗人、评论家何向阳表示,这些年里,霍俊明一直致力于描绘陈超的精神境界与历史轨迹,令人敬佩。这些书信不仅承载着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记忆,更记录着诗人们独特的艺术实践与深邃思考。

评论家王士强认为,陈超与他的朋友们如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些书信内容宽广,构成了一部个人化的诗歌史。从书信中能够读出陈超的孤独、痛苦、焦虑与彷徨,但这些情感反而让陈超的形象更加立体而丰富。这本书能够让人深刻体会到“情义”二字的重量。

青年评论家、诗人李壮在阅读《夜雨修书》时内心难以平静。他感慨于当代人情感结构的变迁与书信的稀缺性,书信作为特定时空的切片,具有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仪式感与可贵性。这些书信不仅涉及私人情感,更与80年代的诗坛与文学史紧密相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