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抗癌者筹款5天后晒新房?公众信任不容如此“玩弄”
微信公号“中青评论” 2024-11-13 07:08

网络众筹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据红星新闻报道,因罹患霍奇金淋巴瘤,现年29岁的兰某飞通过水滴筹发起目标90万元的筹款。然而发起筹款后不久,兰某飞就因在多个微信群晒新房照片遭到群友举报。多位受访捐赠者表示,兰某飞在群里发布筹款消息5天后便开始晒新房照,还在群聊中自称“几天进账了70多万元”,被多位群成员质疑隐瞒真实财产状况骗捐。

11月7日,水滴筹官方发布声明称,兰某飞多次向平台隐瞒家庭房产,目前所筹集的超27万元善款将全部退还,兰某飞将被列入“筹款人失信”黑名单,永久禁止发起筹款。此外,通过校友群及各大兴趣群获得的捐款,兰某飞也已通过“退款群”向其余捐款人发起退款转账。

真实性是开展公益捐助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捐助者知情权的基本尊重。就大病救助而言,信息的真实性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是相关病情和所需费用的真实性,二是求助个人和家庭的真实资产状况。人们在看到求助信息时,只有对这些关键信息有真实、全面的了解,才能综合判断眼前的案例到底属于“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并基于自身意愿确定是否捐款、捐助多少。而当这些关键内容被“选择性呈现”、与事实存在较大出入时,捐助者的决策就会有所偏差。真相大白后,也会产生爱心被消费的负面感受。

根据水滴筹此次声明,自接到用户举报后,平台先后两次向兰某飞进行核实,其均表示不存在隐瞒。直到平台经过多方交叉验证并第三次向兰某飞验证时,他才最终承认自己在筹款过程中,存在多次向平台隐瞒家庭房产的情况。而且,这次兰某飞真实资产被披露,也存在相当强的偶然性。试想,如果他没有在群里主动“秀房产”,是否会继续“闷声”获得更多捐款呢?

这也再次证明,确保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只靠求助者的自觉。事实上,由于利益相关,一些求助者为了获得更多同情,还会倾向于刻意放大自身经历中“惨”的一面,对自身真实资产状况则或有意淡化,或刻意隐瞒。

随着网络众筹成为个人大病求助的重要渠道,类似刻意隐瞒的情况并不少见。2019年11月,北京朝阳法院就宣判了全国首例因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认定筹款发起人莫某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某全额返还筹款15万余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网络众筹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不管是求助者的病情、所需资金、家庭经济状况等核心信息,还是善款的后续去向,都必须有所依据、清楚明白。

对此,相关平台有必要加强审核机制,完善筹款发起人、求助人家庭财产公布标准,细化撤回机制和违约责任,防止有人将众筹变为“生意”,通过刻意“卖惨”的方式博取同情,获得更多捐助。民政、社保、慈善基金会等部门也需要加强合作,推动信息互通共享,方便平台高效核实。另外,除了要求退款和纳入失信黑名单,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让恶意欺骗公众的筹款者付出法律代价,可以倒逼其约束好自身行为。

关于筹集的款项,确保专款专用、资金流向透明,才能使每一分善款的去向都符合捐赠者的本意。此前,不少专家都曾建议,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与医疗机构的双向流转机制,实现筹集款扣划至医疗机构直接用于结算。如此,既能降低资金风险,防止筹款人直接提现后擅自挪作他用,也能确保筹款有所结余时,依规按时退还给捐款人。

总之,众筹信息不该被随意“打扮”,公众信任也不容“玩弄”。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加强资金监管,显然极为必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京三家个人求助平台进入民政部指定名单,守护爱心更有保障
法治日报 2025-01-16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进入更加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法治日报 2025-01-16
水滴筹发布“守护计划” 10亿爱心流量扶持 引入公众举报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捐款1元却被收3元“手续费”?记者调查多家筹款平台
法治日报 2024-01-26
普法|众筹捐款如果没用完,应归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普法|众筹捐款如果没用完应归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7
被犬咬伤女童家属筹款后引争议 个人求助筹款应如何规范
法治日报 2023-11-20
发起人隐瞒财产信息筹款24.7万 水滴筹诉讼追回款项并退还捐赠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