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种粮这条路越走越稳当
中国青年报 2024-10-31 14:37

为什么要回村种粮?

“让老少爷们跟着我通过种地多赚点”“保障好粮食安全”……面对镜头,来自山东的返乡创业青年刘莉和徐铭这样回答。

10月29日,在中国青年报社“青春中国·拥Bao未来”之“田野·希望”直播间,几个沾着“泥土味儿”的年轻人讲述了自己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2010年,刘莉大学毕业回到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创业,成立了刘莉家庭农场。从最初的38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5600亩,年销售小麦良种200余万斤,花生良种20余万斤,实现经营收入1600万元以上,她带动周边上万农户通过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年种地,因为天气原因就赔本了,也曾想放弃,是我父亲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在直播间,刘莉分享起一路走来的点滴经历,“2021年,我老公也从企业辞职,和我一块创业”。从父女档到夫妻档,家庭的支持让刘莉动力满满。

而科技加持,则更让刘莉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现在和多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他们的新品种新技术在我的农场落地生花,我和周边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

每年夏收和秋收,是刘莉最高兴的时候。

“看到一车车的粮食收回来,这种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刘莉和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周边上万户农户,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亩地增收四五百元,每户每年增收8000多元。

以前种粮食,除了愁天气这个不可抗力因素,刘莉还为团队缺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而犯难。如今国家修建的高标准农田,让刘莉的农场“旱能浇、涝能排”。她说,已经有4个00后大学生加入了她的团队,“都是很爱学、很能干的年轻人”。

有了新鲜血液注入,刘莉更加坚定了走稳走好种粮这条路的决心。她还计划着拓展电商之路,提高粮食附加值,“让老少爷们跟着我,也能通过种地多赚点,实现我们的共同富裕”。

徐铭与刘莉有着相似的经历。

“毕业之前,我父母一直是做农资生意的,我们引进了国内第一批植保无人机,假期我会帮父母打打下手,给老百姓用无人机打药,那个时候我就深刻地体会到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如今已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金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徐铭,说起种粮的初衷。

为了把大学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种地上,徐铭流转了土地,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管理。

在农业创业路上,徐铭得到了团郯城县委、杨集镇党委提供的许多学习机会和帮扶,目前合作社已涵盖了良种培育,机械化播种、施肥、收割,粮食烘干仓储,秸秆回收再利用等全链条、多项功能服务。

但他坦言,自己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自营品牌还未有较大市场,深加工产业发展较慢。“这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去慢慢解决。”

解决种粮难,也不能忽视农产品销售问题。

自2021年起,共青团中央在全国推进实施的共青团“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已成为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中青乐选”是“青耘中国”的子品牌,也是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助农电商平台。

作为“中青乐选”品牌推荐官,山东直播电商管理集团董事长孟得明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帮助农业从业者做好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让他们专心做好农副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加工。

与大部分主播拿着产品在直播间讲解的直播模式不同,孟得明发现粉丝更喜欢停留在直播生产过程的场景里互动。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多三农产品主播出现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地。

“场景化的直播带来了不错的转化率,让主播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孟得明说,通过完善生产、发货等环节,对主播和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主播只需要做好讲解,其他的环节都由他们帮助完成。简单易上手、能赚到钱,成为吸引越来越多主播愿意尝试农副产品直播的原因。

不过,他也表示,吸引返乡创业新农人,还需要国家政策与当地政府以及优势产业的多重扶持,让新农人可以返乡有事做、降低失败风险。

从三五个粉丝,到现在过百万粉丝,卖葡萄的张丽丽实现了让全国各地粉丝知道“我家有个葡萄园”的想法。

2015年,张丽丽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创业。7年多里,从没种过庄稼的小姑娘成为当地农业致富带头人,她带领江苏盱眙马坝镇打造规模化种植的欧家湖葡萄园,还帮助乡亲们探索农产品电商的新发展之路。

去年7月,张丽丽把当地葡萄、龙虾米、西瓜等农产品和水果拍进视频,做起了直播带货。马坝镇价值几千万元的农产品,通过直播销往全国各地。

张丽丽觉得,“中青乐选”这样的平台,可以为有志推广家乡农产品的年轻人提供品牌推荐的机会,增加其产品曝光度和知名度,帮助年轻人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作为“中青乐选品牌推荐官”的一员,张丽丽希望平台能够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通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平台的服务和推荐策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业发展,也更加切实体会乡村振兴的意义。

文/杜沂蒙 梅潇予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从枝头到链上,新农人尝甜头
人民日报 2024-07-18
北青快评|培养造就更多会“新农活”的“兴农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视窗 | 浙江嘉兴:返乡创业“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 2024-06-20
政策大礼包让种粮更安心
经济日报 2024-02-08
一个村来了300多位“新农人”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干啥?
成都商报 2024-01-29
“村播”何以越播越火
经济日报 2023-09-26
湖北宜城新农人:返乡“归雁”筑梦乡村
中国新闻网 2023-05-04
贵州榕江新农人:手机成为新农具 数据成为新农资 直播成为新农活
中国青年报 2022-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