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身心疲惫,往往是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执念。
世俗的忧虑烦恼,永无止境。我们所追求和想拥有的东西实在太多,名利、权力、感情,常常是欲罢不能、难以割舍,所以才会越活越累。
人活的是一种心情,生活就应该学会去繁从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壹
放下得失,收获平静
得与失本就很平常。人生就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当一个人能够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得失时,那他会得到很多意外惊喜。
王阳明认为,人生慌乱不堪,根源在于得失心太重。在他看来,世人为了能够生存,不断地追求很多物欲,以满足自己的内心。而一味地盯着那些身外之物,思想不自觉地被它们所牵引,必定会身心疲惫!
阳明心学所提倡的“致良知”,就是在追求他物的同时,要遵循内心良知的指引,保持平常心,以达到物我两衡。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小男孩,他们都是孤儿,又身无分文,就在他们饿得快晕倒的时候,遇到了上帝,上帝心生怜悯决定伸出援手。
上帝送给第一个小男孩一大包金子,让他好好生活,男孩抱着金子开心地离开了。而第二个小男孩拒绝了上帝的金子,只是请上帝赐予他一个机会,让他足以养家糊口。
十年后,第一个拿金子的小男孩依旧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原来他拿到金子之后,一下子步入了安逸的生活,从此无所事事,好吃懒做。
而第二个小男孩成为了商业的精英,赚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他在得到上帝的机会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能力越来越强,从此衣食无忧!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同样是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前者得到金子却失去了自我,后者看似失去了金子,但实际上他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得到和失去的往往都是命中注定,不用太在意生活的得失。
保持平常心态,笑看人生得失,品味酸甜苦辣,内心才能平静安宁,恬淡自在。
贰
放下伤痛,方能蜕变
明正德年间,朝野大乱,宦官当政,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站出来反抗,王阳明却不惧怕。他上书直言,惹怒了宦官刘瑾,当众被廷杖四十,打入大牢,后被贬至贵州龙场担任驿丞。
赶往龙场上任期间,又遭遇杀手暗杀,幸亏机智佯死,才得以逃脱。那时,他一度心灰意冷,打算脱离俗世,不再过问世事。
幽暗之际,王阳明碰到了之前认识的一位道长,道长听完他的遭遇,帮他算了一卦,得“明夷”之卦。意思就是得此卦象者,必先遭遇一些挫折和磨难,唯有勇敢跨越,放下伤害,才能在人生之路越走越远。
王阳明听完想到自己无法割舍的至亲,恍然大悟,决定放下内心幽愤,直面人生,继续生活。他继而前往贵州龙场上任,然而龙场地处偏僻,环境恶劣,言语不通,他的随从还生了病。
但王阳明却异常坚韧,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照顾随从,自力更生,教化乡民,讲学传道。还不忘在困厄的环境中研习义理,终于成功蜕变,悟道成圣了!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不断前进、不断和解的过程。当我们遭遇挫折时,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放下,像王阳明那样,学会用达观的态度,面对伤痛,不断前行。
罗曼·罗兰也曾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它。”
执,则生怨恨。当我们看清生活本质的时候,应该鼓起勇气放下过去的伤害和痛苦,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叁
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王阳明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能够时常存养自己的心,就会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便是做学问。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事情还没发生,想它们有何意义呢?如此胡思乱想,只会让自己白白丢失了清明的本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云游,见到一个妇人要过河,河水湍急,妇人过不去,在河边急得团团转,老和尚看见之后,二话不说,就把她背了过去。
回来之后,小和尚问师父,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老和尚回答说,我早就把她放在岸边了,你却还背在心里。
人生路上,最难过的关卡,就是自己这关。很多人想要活成像老和尚那样拿得起放得下,却在不经意间活成了小和尚的模样。
放不下,痛苦纠缠不休;放下了,潇洒自如。一念放下,方能万般自在!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