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许多人可能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结婚了吗?”“生了几个?”“男孩还是女孩?”一个家庭从做出生育决策的那一刻起,甚至更早,女性就已经被架在母性的高台之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生育被默认为女性天经地义、无可逃避的使命,至于生育后将面临什么,却鲜有人问津。
学者沈洋和蒋莱自2017年起合作追踪妈妈群体,历时五年,深度访谈了四十多个家庭,完成《新生育时代》一书。她们从性别视角揭示了生育背后的母职困境。该书一经上市,便迅速荣登当当网社会科学24小时新书榜第一名,备受关注。
这本书根植于本土,关注都市女性的为母之路。它不仅关注分娩之痛,还深入探讨了育儿路上的无尽忧虑与操劳,直面母职身份下的女性社会身份属性的探索。女性教育者李一诺评价说:“两位中国女性社会学者,用精准的语言描述了当代中国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个体经历的是什么,在怎样的社会结构里,以及这结构面对的是怎样的内在张力。”女性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做妈妈’的震撼之书,用真实的故事铺陈出各种选择下的母职困境。”
以“生,还是不生?”这一灵魂拷问为起点,《新生育时代》深入挖掘了中国女性及其家庭在这一议题上的深层考量。通过这些妈妈的故事,读者得以一窥她们在欢笑与泪水、坚持与妥协中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性别环境中应对生育抉择和母职实践的挑战。
让我们看到生育背后女性的深层困境
从独生子女政策到三孩政策的转变,生育孩子的数量不再是一个固定选项,这使得生育选择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书的两位作者均为独生子女,到了她们这一代人该生育的年龄,遇上了生育政策的放开。她们认为仅仅因为不再限制生育,我们就“稀里糊涂”地选择生育吗?
2016年,二孩政策开始实施;2017年,她们开启二孩妈妈研究。她们想探究这些二孩妈妈们为什么会选择生育二孩?生育二孩的代价是什么?对女性的影响又是什么?
随着样本量的扩大,最终在本书中,作者围绕着“生,还是不生”,呈现出“单亲妈妈”“二孩妈妈”“三孩妈妈”等不同女性群体,丰富了我们对女性和生育行为的认知,也让我们看到生育背后女性的深层困境。
在生育的“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真实的生育叙事
生育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繁衍,它还是一场关于爱、责任与自由的深刻对话。
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养育难度、养育成本……都在发生改变,我们已无法再依赖老一辈的经验来看待生育这件事。请育儿嫂、住学区房、上补习班、规划教育路线等所带来的养育成本攀升,我们正经历从“不能生”到“不敢生”的阶段。在生育的“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真实的生育叙事。
透过受访者的故事与作者扎实的学术分析,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生育话题的平台,是理解当代中国女性及其家庭生育观念及选择的必读之作。书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不同代际女性的真实故事,涵盖了从70后到90后的女性群体。她们在生育、家庭与职业发展中的纠结与成长,展现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多重角色和挑战。在生育的天平上,每位女性都承载着不同的重量,而生育的选择远非一个简单的“自由”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个人考量。
在35岁的年龄节点,她是否选择生育?
我们都在关注生育率,却往往忽视了“妈妈”这一群体。
成为母亲的路上,她们可能会失去什么?是成为披荆斩棘的辣妈,还是深陷育儿的困境?面对事业(自我实现)与家庭的抉择,女性是追求个人成长,还是选择踏上漫长的为母之路?
书中不少女性受访者们曾因育儿或与因追随伴侣而遭遇职业中断,作者也用“母职惩罚”的概念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学术分析。女性因照料而遭遇的职业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也已成为常态。母职的照料属性往往与其经济属性发生冲突,可当照料任务减轻,她们又需要迅速投身于经济生产。然而,她们很难重返因照料而中断的职业生涯,大多只能通过零工、低技能工作来获得经济收入。
在新时代下,生育是重大的家庭决策,但女性为此做出的牺牲——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人生规划上的——却常常被忽视。
“女人事业和休闲路上的绊脚石太多了,家庭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充满权力斗争的场域。如果自己不为自己争取时间,谁会把时间让渡于你?”
在家庭生活中,从冠姓权到育儿分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家庭讨论的焦点,甚至引发权力的争夺。书中提到冠母姓通常由妻子家庭或者妻子提出,很少有男性会主动让渡自身利益,哪怕只是象征性利益。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在争取二胎随母姓过程中所经历的颇多拉扯。书中也通过全职爸爸的例子,探讨了“新父职”的履行。而即便男性选择回家成为全职爸爸,妻子们可能仍需要努力维护丈夫在家庭中的男性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看似已经发生动摇和反转,但时代尚未进化到建构出与现实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家庭观念,也阻碍着男性坦然自信地承担起家庭中照料者的全部职责。
在书的最后,作者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作为女性主义者的为母之路,并引领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不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双职工家庭如何育儿?异性恋婚姻与性别平等能兼容吗?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