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8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24在京举行。为纪念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全新打造的旗舰品牌“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同期开幕,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270余幅摄影作品及数字影像资源精彩亮相。
本次展览以“大好河山”为主题,这四个字源于河北张家口大境门长城上的著名题刻。“大好河山”,既是京津冀的地理梗概,也是京津冀文化遗产生长的环境基底,更反映着百年复兴路上的家国情怀。展览团结了京津冀地区与文化遗产保护、记录、研究、开发利用有关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形成稳定的资料采集、展览、研讨、合作模式。展览发起建立的“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大数据库”,将文化遗产影像采集、征集、展示、利用常态化,为热爱和关心京津冀文化遗产的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真实、全面的专题性、专业化数据平台。
影像志:为京津冀自然和文化遗产建立图像索引
浏览该展,仿佛亲历一堂京津冀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普及课。作为中国传统官式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历史建筑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三大线性文化遗产交汇之地,京津冀地区世界遗产富集,国家宝藏夺目,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见证。
展览现场的《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显示,京津冀地区现拥有9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74处、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以这些珍贵遗产为线索,展览分为宝藏京畿、相承一脉、同结硕果、共享繁华四个篇章和“长城两边是家乡”特别专题。其中在“宝藏京畿”,不仅透过多位摄影师在不同时期拍摄的世界文化遗产珍贵图像,如北京中轴线、河北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也集中展现了三地博物馆内珍贵藏品的标准文物图片。
文物爱好者,可以从展览中一次欣赏到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镇馆、河北博物院三馆的镇馆之宝珍贵图片,涉及文物上岂西周下至宋明清,物华珍萃,金石永宝,标记着京津冀美学与精神的高度。
而自驾游、骑行爱好者则会在展览的“相承一脉”篇章,找到自己梦寐已久的精品线路。京津冀三地山川形胜,水陆通达,通过眼前展出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观者方能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依山河而生、因山河而盛。水系分布方面,可见北运河河道、潮白河河道、蓟运河河道、南运河河道、永定河河道、大清河河道、子牙河河道、滹沱河河道、海河河道以及滦河沿线的文化遗产点的珍贵图片。陆路方面,可见居庸关大道、古北口大道、燕山南麓大道、太行山东麓大道等古道及其沿线的文化遗产点的珍贵图片。
影像长卷:当代摄影名家作品与民间老照片共展中轴线美好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九项世界遗产。本届影像展,也特别设置了“世界遗产”板块,各地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天地壮美、中正和谐、贯通古今的中轴线,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还特别制作了“北京中轴线影像长卷”,赠予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收藏。
这套北京中轴线影像长卷精选了当代摄影名家拍摄的北京中轴线经典作品18幅和民间收藏的百年历史老照片16幅,以对照的方式呈现。长卷总长度为7.8米,涵盖了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壮美秩序,15个遗产的古今容颜,折射出百年沧桑巨变。卷轴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的景山,长卷极具艺术性和珍藏价值。
与实体长卷配套的还有“北京中轴线数智长卷”,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发设计的。它通过运用先进的AI技术辅助设计,成功实现了北京中轴线全景及各遗产点的AR重现,生动展现了中轴线的建筑精髓与历史韵味。
影像库:常态化共享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资料
伴随展览筹备开放,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库也正式组建。目前该库已收录了2024年度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征集的5000余份图片和视频资料,其中400多份进入终评的作品图片已经完成专业标注并结合线下展览一并对社会公开。
该影像库的内容特色在于,建立了图片的时空关系,所收影像均包括详细的拍摄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眼下,数据库正在逐步为每一幅作品都建立摄影作品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和价值,影像库还将链接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的历史沿革、物理信息、非物质性,这些功能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变迁轨迹和发展进程,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立体、生动的文化遗产呈现方式,对于研究和传承京津冀地区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数字科技,并以严谨态度科学记录拍摄行为和拍摄对象信息的影像作品,丰富了数字资源,也形成强有力的“影像力”,赋能遗产保护。
在此次展览的同结硕果、共享繁华篇章中,观众可以看到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文化遗产相关重大项目现场。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考古新发现现场,长城、大运河等保护工程的测绘及保护设计过程等,处处都有数字影像记录伴随。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总策划王昱东表示: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至关重要,而影像记录是保护的关键环节之一。“尽早发现并妥善地保存下文化遗产的影像资料,就能够在数字领域中得到长久的传承与展示。”
而在文化遗产修复中,数字化资料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浴火重生”展,集中展现了巴黎圣母院的多次修复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游戏《刺客信条》的设计师对圣母院阁楼的精细数字化记录,不仅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性,也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史料支持。“因此,我们深信,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记录,均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积极作用。”王昱东说。
据悉,北京国际摄影周由文旅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旗舰品牌“京津冀文化遗产影像展”,由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共同作为支持单位,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组织承办,将每年伴随摄影周长期举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