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是于逸飞到郑州市人民医院入职的第一天,下班后,他包里揣着医院刚发的白大褂,坐上地铁5号线回家。那天,郑州暴雨下得猛烈,地铁5号线列车被洪水围困,数百名乘客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逃生之后,于逸飞跟着人群走向安置获救乘客的地铁站进站层,听到有人在喊“有没有大夫?需要大夫!”“我!走!”他简短地喊出两个字后,披上白大褂跟随工作人员逆行返回地铁站台,对受伤或溺水的乘客开展急救。他一边为乘客做心肺复苏,一边指导身边的年轻人学习,提高救援效率。
跪地急救6小时,于逸飞救助了十几个人。他被人们称赞为“逆行医生”。后来他收到医院免试用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骨科医生,今年8月刚完成住院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平时不少患者在诊疗中认出他,向他表达感谢,打车时,也有出租司机认出他后不愿收车费。他说,生命宝贵,不能放弃,“只要当时我会这个急救技能,不管我是不是医生,我肯定会在那。”
在各行各业,总有像于逸飞这样的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选择“逆行”,看到他们,人民就看到了希望和安全。
地铁被洪水困住 他穿上医院刚发的白大褂去急救伤员
于逸飞是伦敦大学学院骨科脊柱专业的硕士,2021年3月毕业。随后,他通过郑州人民医院的面试、笔试,入职开始试工。那年,他26岁。
2021年7月20日,于逸飞到医院报到,随后参加了岗前培训。下班后,他把新发的白大褂塞进包里,蹚着淹到大腿根的积水走向地铁5号线郑州人民医院站。那天暴雨下得很猛,平时从医院走到地铁站不用1分钟,但那天他走了5分钟。上了地铁后,开出一站,车就意外停了,水从地铁轨道漫进车厢。于逸飞和车上的数百名乘客被困在列车上。
此后有地铁工作人员过来疏散乘客,他所在的车厢离出口较近,他跳进地铁轨道,沿着隧道壁走到距离最近的站台,跟着人群疏散到地铁站进站层,这里成了获救乘客的临时安置区。
逃生时,于逸飞的鞋子跑丢了,口袋里的身份证也找不着了,包也泡了水。到了安置区,他正在翻看包里物品时,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喊“有没有大夫?需要大夫!”“我!走!”没有犹豫,于逸飞喊出简短的两个字,把自己的包交给其他获救的群众保管,掏出白大褂穿到身上,跟着地铁站工作人员折返到地铁站台。
对于“穿白大褂”的行为,他说,因为下面人很多,很嘈杂,他刚下去还得解释自己是医生,但只要穿上白大褂,他就不用解释了。“那一刻,时间太重要了。”
于逸飞记得,他穿着白大褂走下去,大家看他的眼神就是感觉救命的人来了,还有很多人在后面给他鼓掌加油。那一刻,大家看到白大褂,就是看到了希望。
他发现,已有群众在自发开展急救了。作为骨科专业毕业的医生,对外伤的处理他得心应手。他先关注到的是逃生时脸部、胳膊被玻璃渣划伤的乘客,他问工作人员要来医疗箱,找出绷带等各种急救用品开始给伤者止血、清创、包扎。
随着时间推移,地铁车厢内的水越涨越高,一些被救出的乘客症状较重,有的是溺水,有的是低温休克,于是,于逸飞一边对溺水乘客心肺复苏,一边指导身边的人学习心肺复苏的技术要领,让更多人能参与救援,提高急救效率。
这是于逸飞第一次开展急救,也是他第一次给别人培训急救。就这样,连施救带教学,他在站台上从18时忙到次日零时之后,6个小时救助了十几个人。确认现场救援力量充足,已经不需要自己帮忙后,他才离开地铁站。
上班第一天,于逸飞在培训中了解到郑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勇于担当的救人院史,下班后就亲身实践了这种精神。
因长时间跪地救人膝盖被磨破 有获救者向他鞠躬致谢
事后,医院的领导和有经验的医生对于逸飞当时果断采取的施救措施给予很高的评价。“长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工作,很容易因体力不支,动作无法到位。现场培训更多人手投入救援,是在那个危急情况下很理智和正确的决策。”
让于逸飞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休克的女士。经过于逸飞的急救,她恢复了意识。于逸飞没想到的是,他在站台急救的那段时间,这位女士一直在上面等着他。“我从地铁站走出的时候,她给我鞠了三个躬,一直说着‘谢谢您’。从她的眼神中我感受到,她是真诚地在谢谢我,把我当恩人。她可能怕耽误我救人,我在下面的时候一直没来找我。”
于逸飞当时太累了,跟对方说了几句后,就急着去找自己的包了,但对方的感谢让他感动。“我的毕业证、学位证都在包里,一开始没找到,我以为丢了。地铁工作人员知道我一直在下面救人,联系很多工作人员帮我找,后来找到了。”
于逸飞从水里捡了一双拖鞋,穿着离开了地铁站。那时的地铁站外,雨还在下,积水仍旧很深。地铁站距离于逸飞家超过10公里,到其父亲工作的医院则距离更近,于逸飞决定先去父亲的医院。因为自己的手机泡了水,他在路上借路人的电话联系了父亲。
其实在救人时,于逸飞就在别人的帮助下跟家里人报了平安。但他跟家人说的是,“我已经到地铁站附近的旅馆了,别担心我。”但于逸飞还在地铁站里救人的时候,他救人的视频已被网友发到网上,父亲也从视频中认出了他。
快到父亲工作的医院时,于逸飞看到父亲手电筒的光,也听到父亲在喊他的小名。他涉水向父亲走过去,看到父亲向他竖起大拇指。“当时我还觉得奇怪。他说在网上看见我救人了,我还骗他说在旅馆。他的语气是半开玩笑,可能是又生气又心疼又骄傲。”
于逸飞拉着父亲的手进了医院,坐下来后他才感觉到疼,开始处理腿上被玻璃渣划伤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做心肺复苏,他的两个膝盖都磨破了。
“只要我会急救技能,不管是不是医生肯定在那”
后来再回忆起那一天,于逸飞说,如果不是那场暴雨,他下班后大约30分钟就能到家。那一天,他原本打算发朋友圈炫耀一下自己去郑州市人民医院上班了。“郑州市人民医院在我们市乃至全省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医院,能来这里工作我很自豪,但我没来得及发这条朋友圈。救人之后,我惊魂未定发了个朋友圈,回忆了救人的过程。”
那一天之后,于逸飞救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甚至他海外的母校和校友也知道了他的救人事迹。“我没想到大家这么关注这个事,母校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务处长给我发邮件,说学校为我救人的行为感到骄傲,还说希望以后有机会来我工作的医院开展交流,期待到时候能见到我。我现在就鼓励自己,于逸飞,你以后不好好干医生都不行了,全国人民都在监督你。感觉有压力,也有动力。”
两天后,郑州市人民医院经过慎重考虑,给于逸飞送来了免试用期直接录用的通知书。他在家里休整了几天,2021年7月26日便正式入职了,成了一名骨科医生。
于逸飞成为医生的第一天就披上白大褂,用勇敢和专业践行了医者仁心的誓言。有企业向他颁发了1万元的奖金。于逸飞把这笔钱捐给了自己本科母校新乡医学院的教育基金会。与此同时,伦敦大学学院中国校友会也以于逸飞的名义给受灾的郑州市人民医院捐了4万余元。
2021年“世界急救日”到来之前,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评选“十大最美急救员”,于逸飞榜上有名。得知这一消息,他很开心,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认可。
如今三年过去,于逸飞已在今年8月完成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在平时工作中,有时会有患者认出他,坐出租车时,他也曾两次被司机认出,对方因此不愿收车费。“我心里挺感激的,但自己打车还是要给钱的,他们的心意我收到了。”
再谈起当时救人的事,他说,当时逆行救人不完全因为自己是一名医生,关键在于对生命的态度,生命宝贵,不能放弃。“只要当时我会这个急救技能,不管我是不是医生,肯定会在那儿。”
人物对话
那个时候谁都不可能见死不救
北青报:当时您逆行返回站台还喊“勇敢牛牛不怕困难”给自己加油,心里会不会慌?
于逸飞:肯定的。当时那种情况,其实是害怕的,但也要硬着头皮上,没办法顾虑那么多。选择逆行回去救人没有什么犹豫,那个时候谁都不可能见死不救。
北青报:那天刚好是你第一天上班,带着白大褂,后来这件白大褂怎么处理的?
于逸飞:确实有些时候就是巧合。这件白大褂本来是医院想收藏,但我感觉它对我个人意义也挺大的,我就跟领导商量了一下,自己留着了。
北青报:您对医生这个职业是怎样理解的?
于逸飞:我觉得医生相对来说是一个很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可以获得很多满足感。当你救治的人因你的存在而从痛苦中变得好起来,你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觉是无论多少金钱或多少荣誉都换不来的。同时,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需要你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棘手问题时,你要快速、准确地做出选择,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青报:如果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您觉得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于逸飞:遇到紧急情况,是否掌握有效的急救技能,往往可以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普通人,如果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这时候才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学习基础的急救技能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也很容易掌握。多加强训练并回顾练习,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才能正确使用。
新闻内存
于逸飞被评选为“十大最美救护员”
当地铁被洪水围困,有人溺水,有人受伤,于逸飞身上的白大褂对于现场的人们来说代表着希望。
生命的宝贵让急救者与死神的战斗显得更热血。不仅是于逸飞,在马路上、社区里,在地铁上、高铁上、飞机上,许多的医护人员都曾在有人突发疾病的时候挺身而出。而这样的急救者不仅只有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受过急救技能培训的人也参与其中。
2021年,于逸飞被中国红十字会评选为“十大最美救护员”。同样获评“最美救护员”的南京市地铁工作人员刘骏海,2020年4月在值班时发现一名心脏骤停患者晕倒在站台,通过及时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拯救了患者生命。刘骏海说,心脏骤停留出的抢救时间只有黄金4分钟,在短时间内专业救护无法抵达时,只有依靠身边人的正确抢救,生命才可能被挽回,急救知识仍是大众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2021年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评选“十大最美急救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说,此次评选旨在带动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技能,提升普通人的应急救助能力,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关键时刻施以援手的急救英雄。
人物简介
于逸飞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的一场大暴雨让很多市民被困在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和海滩寺站之间。于逸飞毅然逆行救人,披上医院刚发的白大褂,冲到负二层地铁站台,开展了长达6小时的急救,救助了十几个人。他被称赞为“逆行医生”,获第26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供图/受访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