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仅仅意味着遮风避雨的物理空间,更是承载情绪、表达个性的精神庇护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家居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是更加注重美学和质感。
划出一方兴趣空间 家为个人带来情绪价值
越来越多网友乐于分享关于家的一切。过去一年间,家居家装内容在社交平台上蓬勃发展,相关品类搜索量猛增403%。
热衷于在兴趣领域深入钻研的年轻人,不仅想要将其展示出来,提升家为个人带来的情绪价值,也愈发追求专业化的适配设计,为自己划出一方能专心投入爱好的兴趣空间。无论是植物爱好者还是DIY达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打造独一无二的家庭空间。
热爱植物的“野武草木记”在家中养了600多种植物,让植物与家一同生长;与此同时,骑行爱好者“梁小铁和糖小苏”则利用垂直空间,打造了设备齐全的骑行台。想让自己的家拥有鲜明的个性,兴趣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如果说过去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收纳爱好,那么现在,对于需要从兴趣中汲取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如何“让兴趣入家,让爱好参与设计”才是最为重要的。
小红书数据显示,“植物”等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40%,而“墙面收纳系统”“上墙置物架”等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0%。年轻人正在将爱好从展示变成刚需,让自己的家成为爱好成长的沃土。
居住美学看重“陈设” 亲手参与家的建设
透过对设计、排布、动线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年轻的“家理人”们不断拓展出更多样化的居住观念。
随着审美的提升,人们的居住美学正从“软装时代”迈向“陈设时代”,以灵活丰富的空间功能,打开“家的使用美学”。社交平台上,“客厅布置”“多功能空间”成为家居生活领域的热词。
与传统的“买买买”不同,当代年轻人更加热衷于亲手打造自己的家居空间。无论是修复老旧墙面还是定制家具单品,DIY文化在家居设计中悄然崛起。年轻人正在通过亲手营造来参与家的建设和成长,与家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
在追求精致生活的过程中,当代年轻人逐渐对很多事物卸下滤镜,回归生活的本质。他们开始拒绝华而不实的雕琢感,拥抱拙朴与自然的家居风格。数据显示,“惬意的家”“自在的家”“随性的家”等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35%,而“水泥砖”“海洋板”等粗粝日常感材料开始涌现。年轻人正在以更加坦然的态度接受手工与时间带来的粗糙、瑕疵和不完美,追求一种更加舒适和自由的居住体验。
空间边界弱化 个人边界强化
家庭观念的更迭,空间的边界划分也在悄然演变。在空间规划上,“空间边界弱化,个人边界强化”成为共识,适应了既需独处又可亲密的当代中国家庭关系趋势;在动线设计上,心理尺度成为衡量的关键,着力实现宅家也可Homewalk的“漫游式居住”体验;此外,人们也更加看重家产生的“情绪张力”,通过营造氛围感,去形成令人放松治愈的“20分钟家效应”。
数据显示,“走廊设计”“走廊改造”等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73%,而“客餐厅一体”“LDK(将客厅、餐厅和厨房视为一个开放的整体来设计)”搜索量同比增长24%。年轻人正在打破传统功能空间的界限,创造更加灵活包容的家居空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斯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