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京津冀古代名窑书写半部中国陶瓷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14:00

近日,“千年瓷韵 淬火融光——京津冀古代名窑瓷器展”在天津博物馆启幕,186件精品文物在展览中亮相,其中超七成系首次展出。

在京津冀这片土地上,自北朝起就已经有了窑业生产,唐代著名的邢窑以烧造白瓷而闻名于世,与越窑青瓷形成了中国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格局。宋辽金元时期京津冀地区更是名窑林立,“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都诞生于此,声名远播,形成了著名的定窑系与磁州窑系,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邢窑位于今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市境内,因古属邢州而得名。创烧于北朝,兴盛于唐,五代以后逐渐衰落。邢窑白瓷造型规整,胎质细白坚致,釉色洁白莹润,有类雪、类银之称。

北齐 邢窑黄釉凸花凤鸟纹扁壶 天津博物馆藏

邢窑主要烧造白釉瓷,兼烧青釉、黄釉、黑釉、酱釉和三彩器等。邢窑白瓷造型规整,烧制娴熟,其中隋代透影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烧造的最高水平。1988年在内丘西关隋邢窑遗址的北侧发掘中,出土了200多片做工极为精细,胎厚仅0.7毫米的白瓷瓷片标本,它们几乎到了半脱胎程度。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标本具有半透明性,被称为透影白瓷。它们做工精细,大部分为回转体,采用拉坯技法成型,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反复多次精修。可谓“少一刀则坯体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唐元稹《饮致用神麹酒三十韵》诗中有“雕晚荆玉盏,烘透内丘瓶”。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诗》誉邢瓷“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九世纪中叶苏莱曼《东游记》记载:“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体。”2009年,西安南郊苏统师墓出土了很多邢窑白瓷,其中的邢窑白瓷深腹杯,是迄今为止仅见的完整透影白瓷器。

在展览现场,有几件邢窑白釉“盈”字款文物值得关注。“盈”字款是邢窑中常见的定烧款,此外还有“翰林”“大登”“官”字款等,多刻于器物外底部。“盈”字与唐代皇宫大明宫内的百宝大盈库有关,带此款的邢窑瓷器为皇室用瓷,体现了唐代邢窑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盈”字款瓷器不仅作为宫廷用瓷,还经由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定窑是北方最著名的瓷窑之一,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是受邢窑制瓷技术影响最早、最直接的宋代名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洞磁村、北镇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五代 定窑白釉塔式罐 河北博物院藏

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主要以釉色装饰而闻名不同,定窑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代表了鼎盛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宋人所追求的简约内敛的审美理念,为宋代供御时间最长的名窑。定窑白釉塔式罐(五代)、定窑刻萱草纹瓶(宋代)、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宋代)等国家一级文物均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不容错过。

展览中还展示了定窑之所以产量可观、供应国内外市场的一大关键要素——覆烧法新工艺。所谓覆烧法,即将器皿口部向下,层叠置放于支圈上烧制。组合支圈覆烧工艺保证了产品不易变形,同时充分利用了窑内空间,在节省燃料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产量增长。

定窑精美的刻花、印花产品以及先进的覆烧法新工艺,对包括景德镇在内的一大批南北方窑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横跨大江南北的庞大窑系——定窑系。

展览上还展出了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法,在世界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龙泉务窑(窑址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有少量高档精细白瓷,与北宋定窑瓷器相似,被称为“仿定宽”。此外,该窑还出土数件辽三彩器,制作精美,体现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从类银似雪的白瓷鼻祖,到温润华贵的定窑珍瓷,再到自由奔放的磁州窑,京津冀地区的名窑,书写了半部中国陶瓷史,向我们展示了三地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的文化特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唐三彩等131件(套)巩义窑陶瓷器在广州展出
中国新闻网 2024-11-10
新知|京津冀古代名窑书写半部中国陶瓷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浙江宁波公布马廊厦遗址发现 窑系交流融合特点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4-08-31
新知|为什么宋代的瓷器有一种“高级的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5
新知|陶和瓷的区别,就是大老粗和白富美的区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江西都昌鄱阳湖水域元代船货遗址出土青白瓷标本超2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4-03-05
江西都昌鄱阳湖水域元代船货遗址出土青白瓷标本超2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4-03-05
江西都昌黄金山船货遗址整理出土青白瓷标本超2万件
中国新闻网 2024-03-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