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垫江县长龙镇,种植大户们近年来切身感受到了知识和教育的力量,现代农机与社会化服务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了农机操作技术,电商直播等培训则让他们开始了线上带货蔬菜,更多的经营管理类课程让他们打开了眼界,对市场规律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而这一切都和近年来重庆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点从生产技术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相关。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民占据中国人口半壁江山,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既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连续11年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截至2023年,全国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万人次,高素质农民队伍日益壮大。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等3.6万人次。农业农村部已连续举办6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发布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案例。《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将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左右。高质量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造就一批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提升广大农民素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培育高素质农民,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农人,须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作用。历史上,农业飞跃式发展几乎都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种子和工具的变革密切相关。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数据显示,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充分显示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无限潜力。另一方面,要以新技术、新机械、新作物等为媒介,通过培训培育、观摩学习等多种手段,带领农民创新方式,适应和拥抱新质生产力,从而解放思想,变革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农人。如河北保定通过开展“线上教学+线下实践+实训参观”“课堂直播+田间示范+专题授课”“视频推广+交流实践+展示展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培育高素质农民,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农人,应高度重视人才的驱动作用。加快乡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主动应对时代变局的乡村能人、农业带头人、治理领头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营造乡村人才和新农人不断涌现的良好生态,制定出台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解决新农人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因地制宜提供乡村创业条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给予乡村人才尤其是能联动农民和带动农民的人才更多尊重,让更多新农人释放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教育系统的基础作用。农民教育培训,本质上同属于教育范畴。不仅要发挥好教育系统既有的力量和优势,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鼓励涉农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学历教育贯通试点,支持农民提升学历水平;还要加强包括农广校在内的农村农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合作力度,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也加强经营管理培训,创新培养培训方式,让农业和教育互相成就,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兴农之道,唯在得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的因素,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把农民素质提升当成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好做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务农重本的稳固基础。
文/罗容海(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