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19年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曾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时隔五年,总书记又一次提及黄河文化,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像九曲黄河那样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吹响了冲锋号。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从外部看,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挑战不断加剧,个别大国大搞强权霸凌、肆意围堵打压新兴力量。从内部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百折不挠、革故鼎新、众志成城,而不是自行其是、暮气沉沉、徘徊彷徨、无所作为;始终常怀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而不是追求安逸享乐而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才能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应变局、开新局。在这样的现实呼唤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恰逢其时。
黄河的滋养,让我们拥有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黄河的桀骜,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中灌注了坚韧的品质、超凡的智慧、鲜明的特色。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在黄河流域长期的农耕实践中,认识到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形成了踏实肯干、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同时,黄河沿岸的人们在与黄河的抗争和融合发展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磨难而浴火重生,同样离不开黄河文化的有力支撑。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历史强音,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顽强意志,抒发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品格,是中华民族勇毅向前的重要根基。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数千年来,黄河早已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扭结在了一起,锤炼出炎黄子孙的韧性、力量和精神,也为中华民族赓续发展注入不竭源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才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才能让攻坚克难的信念与信心牢不可破。
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历史乐章中不可替代的洪钟大吕,让黄河文化在我们手中赋予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是每一个新时代奋斗者的责任。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