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发放”窗口,新开办企业中冶南方柯瑞(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军欣喜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
一正一副,2张崭新的营业执照,5枚公章,一起拿在手上,王军说,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效率真高,服务也很好,还没有费用。
武汉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这是武汉继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后,在企业发展数量上迎来重大突破。
企业数量4年增加40万
2016年—2020年,十三五期间,武汉企业总量从30余万增加到61余万户,增加30余万户,实现翻番。2021年—2024年,十四五第四年,武汉企业总量已经增长了40万户,目前突破100万户。
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数量越多,企业家越多,往往意味着区域营商环境更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市场活动更活跃、创新能力更突出。
梳理发现,武汉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五个实现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的城市。
截至2024年9月10日,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227.37万户,其中企业总量100.03万户,占比接近43.99%。
企业在经营主体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十三五末,企业在经营主体中的占比为43.16%,目前占比逼近44%,显示了经营主体结构优化,更多企业不断成长。
武汉经营主体总量提升了一个位次,由原来副省级城市第六位提升到第五位。企业总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也提升了一位,同样由第六位提升到第五位。
十三五期间年均新登记经营主体数18.47万户,十四五期间年均新登记经营主体数目前达到34.85万户,增幅接近89%,十三五末,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41.32万户,目前已经达到227.37万户,增幅60%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五
武汉企业数量快速攀升,企业质量亦高。
代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四新”企业今年以来新登记11.45万户,同比增长41.85%,占到整个新登记企业总量的66.38%。“四新”企业总量60.56万户,占到企业总量的60.55%。
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4.35万户、同比增长56.83%,增速相对较快,展现出较强活力。
今年上半年,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数量达到17662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32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排在第五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苏州之后。
目前,全市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有59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9家,在全国城市排在第七位,形成企业梯次成长格局。
为各类企业竞相成长提供“阳光雨露”
武汉成为企业蓬勃生长的沃土,得益于热带雨林式的发展环境,开放包容、公平竞争,城市为各类企业竞相成长提供更好的“阳光雨露”。
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连续五年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全市关于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充分调动市区各级各部门力量,共同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市发改委牵头实施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积极参与全省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
市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实施“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改革,全面实施企业开办“1050”标准,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市经信局牵头建立横向集聚各类服务资源,纵向贯穿市、区、街、站的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服务网络。
在武汉,开办一家企业手续齐备,半天就可以完成,零费用,开办环节更加高效畅通。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武汉全面推广“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持续降低准入准营成本。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场经营主体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登记事项“同城通办”。
100万家企业是收获,更是新起点。今后,武汉将持续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更好地服务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文/刘睿彻 李春明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