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数字化监管改革,在全区299家高校、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和2家校外供餐单位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科技监管、智慧监管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9月2日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在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远程智慧监管运行指挥中心,两名执法人员坐在监控屏幕前对校园食堂的后厨开展线上检查。执法人员随机选取一家中学,系统立即将食堂后厨的实时画面传送到显示屏上,执法人员不仅对操作间的设备设施配备是否齐全、有几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否规范着装佩戴口罩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还通过推拉镜头和调整画面拍摄角度,对食物加工、器具洗消、厨余垃圾处置等重点环节操作画面进行了随机捕捉和抓取。
当天,执法人员通过移动执法终端视频连线了一家小学食堂的负责人,出示执法证件后要求对方前往存放食品原材料的库房。食堂负责人按照执法人员的语音提示,用手机逐一拍摄了库房内各类食材的产品标签,并通过在线视频的形式实时向执法人员传输了库房内的防蝇、防虫、防鼠的“三防”设施画面。据介绍,由于固定摄像头不能移动,难免会产生一些拍摄死角,而点对点在线视频就能让执法人员对固定摄像头拍摄不到、拍摄不清的区域进行检查。
“以往我们在对校园食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时,两名执法人员每天至多能检查4至5家,非现场监管全面推行后,执法人员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家食堂的检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王伟介绍,非现场检查减少了对监管服务对象的打扰,使经营者能够更加安心地从事生产经营,同时非现场监管通过摄像头回传实时操作全过程的方式被监管方是感知不到的,不仅深刻诠释了监管无处不在的工作理念,而且还让检查的结果变得更加真实和准确。
据了解,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除了对全区299家校园食堂全部实行非现场监管,还对2家校外供餐单位实行了全天候24小时全程远程监管,运用AI智能抓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和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智能识别和抓拍,自动提示执法人员调查和处置,使得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外供餐单位的8小时外监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将在开学后第一周完成全区所有校园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的首轮全覆盖检查。下一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通过非现场检查的形式对校园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开展检查,通过多轮次、往复式拉网检查,监督食品经营单位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裴新军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