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拿“气人”赚“人气”的流量病该好好治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5 16:14

卖惨不好使了,部分自媒体开始用“气死人不偿命”来收割流量——渲染家庭矛盾、制造身份对立、剑指社会公正……屏幕里,鸡飞狗跳地演着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隔着屏幕给两拳”的人和事儿,配上“无不良引导,仅供娱乐”等肉眼快要看不见的小字。屏幕外,是气得只恨评论手速不够快、不吐不快的网友。(8月15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网络时代,流量为王。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自媒体适当发布一些插科打诨的“另类”短视频吸引眼球,有助于缓解网友的焦虑情绪,只要不违背法规和公序良俗,当然无可厚非。但拿“气人”赚“人气”,不在此列。

或许,有人觉得既然已经配上了“无不良引导,仅供娱乐”的字眼,那就只是“玩玩”而已,并非造谣,不必上纲上线。其实不然。

保姆虐待孩子、丈夫殴打妻……不是这头在扇巴掌,就是那头跪地痛哭,“气人”的程度决定了上热搜的速度。这些现实世界中可能存在的极端个例,一经渲染似乎比比皆是,把网络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即便知道“纯属虚构”,“熏陶”多了恐怕也会在内心埋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更何况,仅凭几个肉眼快要看不见的小字,其“抖机灵”打擦边球的用意可谓不言而喻,很多人根本发现不了端倪,可能会不加分辨地信以为真。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更容易被这些极具“刺激性”的内容所误导,贻害无穷。

拿“气人”赚“人气”泛滥,本质上就是一种流量病。据悉,培训“气人”还有套路:戏剧化的情节展示,“类新闻”的拍摄套路,包括炮制热点、制造争议、转载抄袭文案、分工摆拍造假,批量生产“气人”短视频的成熟流程令人细思极恐……只要一键搜索,就可以轻松获得炮制这些“杰作”的手段和技巧,以“零成本”掌握流量密码。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创作不能没有边界。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低俗短视频的治理力度,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2022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将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列为重点整治内容。

去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等13项加强自媒体管理的工作要求。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媒体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事件信息,篡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以假乱真欺骗公众等行为。

整治“气人”短视频,平台守土有责,需强化“把关人”意识,加强内容审核,侧重对优秀内容进行流量扶持,引导用户关注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内容。《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否则,仅仅靠发现问题后的下架处理,“小惩”未必能产生“大诫”的效果,在巨大流量诱惑面前,总有奇葩的伦理剧不断上演,防不胜防。

内容创作者更应该深刻反躬自问。在追求点击率、关注度和收益的过程中,是否过于追求刺激和争议,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是否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负面情绪,而故意制造或夸大矛盾、冲突和愤怒?这种短期利益导向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受众的心理健康,也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最终行之不远。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公众也要端正心态,不能让自己的猎奇心理成为“气人”短视频滋长的土壤。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我们是否过于沉迷于负面情绪和争议?是否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被极端言论和情绪所煽动?作为有理性的个体,我们应该学会区分真实与虚假、客观与偏见,不要被垃圾情绪带偏。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文明。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妨多向短视频借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北青快评|要好好治治“网红医生”这样的“流量病”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北青快评 | 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发力,无底线蹭炒热点者“凉”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对“摆拍炒作”类毒流量说不,是在重申底线
中国新闻网 2024-08-30
北青快评 | 算法时代的知识盛宴掀起全民学习热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北青快评 | “涂磊事件”折射净网行动仍需深化,别让“带血的流量”肆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为赚流量不择手段制作发布虚假故事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法治日报 2024-05-17
“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中央网信办出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