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原奶的收奶价格维持在3元/公斤上下,这个价格我连成本都回不来。”牧场主李力一边给奶牛喂食一边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证券日报》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不只李力所经营的牧场面临生存压力,多个地区的奶牛养殖企业均面临着原奶价格下跌、原奶动销不畅的现状。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2024年以来,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导致其收购价持续下跌,使得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多位业内分析师表示,乳品消费市场疲弱、原奶供应过剩、供需平衡被打破是导致近段时间原奶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另有分析师认为,压缩产能、调整奶源供需配比、提振乳制品消费或为破局之道。
原奶价格持续下滑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22元/公斤,较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4.1%。
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我国奶业正在面临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软、原料奶供应过剩等情况。
收奶规格越来越苛刻、量越来越少、收购价格也越来越低是当下很多牧场主共同遇到的问题。
李力坦言:“400头牛,每天一睁眼就是好几万的费用,现在只能减少奶牛的数量,严格控制成本。”李力的牧场曾经是乳业巨头的稳定供应商,现在却只能选择将三分之二的原奶低价出售,余下的以更低的价格卖给散户。
呼和浩特市的牧场主王扬表示:“我们这边散牧场比较多,竞争压力也较大。我本来今年计划再扩建牧场,现在能维持现状就知足了。”
宁夏的牧场主张明表示,现在自己牧场生产的原奶成本要4元/公斤,而收购价格基本在3.1元/公斤浮动。如果选择喷粉,不仅这个过程产生的费用很高,产品还不一定能有销路。
面对原奶价格的下跌,一些牧场主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山东的牧场主胡军表示,除了将原奶卖给大的乳业外,还会把剩余的原奶卖给奶酪企业,尽管后者收购价格只有2元/公斤。
事实上,自2022年开始,原奶价格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4年5月份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牛奶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27个月出现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
终端消费和供给端不平衡
根据尼尔森数据,2021年至2023年,国内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分别为7.9%、-6.5%和-2.4%。而2019年至2023年,国内牛奶原奶产能却保持着7%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国内原奶产量更是达到4197万吨,较2018年增长1122万吨。
乳业分析师、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经济专家组组长宋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奶牛养殖增长迅速,原奶供应量增长较快,但终端消费和供给端不平衡,导致奶源过剩。此外,进口乳品对国内原奶存在挤占效应。
奶价下跌,中小牧场承压,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同样面临压力。例如,A股上市公司庄园牧场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000万元至9500万元,同比增亏;港股上市公司澳亚集团则预计上半年亏损6亿元至7亿元,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
对于亏损,上述公司均归因于报告期内乳制品供给不断扩张、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激烈。
行业如何破局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乳品消费低迷、下游乳企及终端需求减少,使得原奶价格走低,叠加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奶牛养殖企业的业绩。
李胜利表示,2024年只有进一步压缩奶牛数量,才能大幅缓解原奶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增加淘汰成年母牛约30万头,每天可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而从2024年上半年的产能压缩情况来看,估计全国原奶产能每天仅减少了约4500吨,预计去产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奶牛养殖企业也在进行养殖结构的调整,逐渐压缩原奶产能。
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适当控制牛群规模,降低生产每公斤牛奶的现金成本,保障牧场现金流资产投入,才可以使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6月份,澳亚集团泌乳牛淘汰数比此前计划多出3800头,每天生鲜乳产量减少150吨至160吨,喷粉数量也较此前有所减少。
同时,为提振乳产品消费需求,多家乳企也开始实行降价促销策略。
某商超促销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牛奶品牌都在做活动,例如某款平时标价60多元一箱的牛奶产品,现在才卖到40元。
此外,促进乳品消费升级也是一种方式。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表示,产业升级发展需要新动能、新路径,奶酪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具有调节作用,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