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7 07:02
绵绵北京中轴线,在腾退整治、修缮利用、考古发掘、古迹展示、环境保护、创新利用的过程中欣然生长,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巍巍长城,在深入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中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悠悠大运河,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承载着新时代新文化生生不息,迸发出新的活力……更好把握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让世界遗产绽放更加璀璨光芒。

随着包括“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在内的3项中国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位居全球第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众多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泰山作为中国第一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被列入《名录》,之后,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也相继被收录其中。近40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目前,中国共拥有39项文化遗产、16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10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让“北京中轴线”这条世界最长城市轴线重焕生机,让老城的市井烟火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相融共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治理,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地质地貌得到原生态保护,让“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为数千万只迁徙水鸟提供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上百个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的有效保护。

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才能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我国通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不断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进一步增强了遗产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的设立,为可可西里、大熊猫栖息地和武夷山等3处世界遗产地的长效保护奠定了基础。而在注重文化遗产本体保护的同时,进行老城整体风貌特色的恢复和延续,让气势恢宏、舒展壮美的北京中轴线整体呈现在世人面前;敦煌研究院运用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对洞窟进行实时监测,为开展预防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我国世界遗产地保护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示范,成为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的有效载体。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才能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绵绵北京中轴线,在腾退整治、修缮利用、考古发掘、古迹展示、环境保护、创新利用的过程中欣然生长,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巍巍长城,在深入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中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悠悠大运河,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承载着新时代新文化生生不息,迸发出新的活力……更好把握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让世界遗产绽放更加璀璨光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保护传承好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责任。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享中国成功经验,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合作,为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邮票特展献礼国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1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求是网 2024-08-21
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
光明日报 2024-08-16
守护文明根脉 激发时代新韵
新华社 2024-08-09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人民日报 2024-08-08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 2024-08-06
我国新增两处世界自然遗产
科技日报 2024-07-29
“中轴之夜,光耀古都”主题活动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