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于2024年7月28日晚间公告称,其子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及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于7月26日收到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下发的通知书,上述公司个别债权人于7月25日向相关地方人民法院对这两家子公司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恒大汽车在公告中提醒称,“上述通知书对本公司和相关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股份时务请审慎行事”。
被申请重整基地并未投产经营
一位熟悉恒大汽车经营情况的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此次进入司法重整程序的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和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于2018年和2019年,是恒大汽车位于广州南沙的整车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南沙基地”)的主体公司,该基地于2020年基本完成主体建设,但始终没有获得整车生产资质,也未投产经营。
根据恒大汽车公布的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29亿元,累计亏损逾1100亿元,处于严重资不抵债且流动性几近枯竭的境地。
今年4月初,曾被传为恒大汽车“白衣骑士”的纽顿集团战略投资宣告终止,恒大汽车天津工厂也因资金严重短缺称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虽然5月底恒大汽车曾公告公司“在相关协议订立后并在其条款及条件的规限下”29.5%股份将被独立第三方即时收购,但始终未见进展,这一安排也尚未对恒大汽车境内的运营业务带来可见的正向影响。
债权人避免资产继续贬损的市场化措施
一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破产重整资深律师认为,此番恒大汽车南沙基地进入破产重整,很可能是债权人认为“等待成本”已经超出了对恒大汽车“复苏”的预期,从而选择通过法治化、市场化途径对已经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南沙基地提起破产申请,并通过重整以期尽可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两家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子公司个体重整工作预计暂时不会影响恒大汽车其他境内实体的继续运营。
上述律师称,法院受理恒大汽车南沙基地进入破产重整法律程序,证明在法律层面上南沙基地主体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明显缺乏偿债能力,但申请债权人和法院都认同该基地具有市场化盘活的重整条件,市场上很可能有潜在投资方,所以并没有进行破产清算。
上述律师强调,从恒大汽车的经营现状来看,公司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力量盘活手中的资源,整体债务压力又令其亟需集中力量对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此时以重整为目标的破产管理人正可以帮助恒大汽车南沙基地寻找投资人、与债权人沟通以及制定重整计划,避免资产价值进一步减损。与破产清算程序相比,一份可行的重整计划可帮助恒大汽车南沙基地债权人提高债权回收率,还可以给到债权人现金受偿、以股抵债等受偿方式的选择权,大大增加了债权人受偿的灵活度,从效果上看是对各类债权人、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方来说都可以接受的一个方案。
是否有助恒大汽车瘦身仍待观察
一位长期观察恒大汽车的行业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大集团高调宣布造车以来,未能尊重汽车行业客观发展运营规律,而是用“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的发展战略,选择了一条靠举债融资豪赌的“金元造车”道路,但事实证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出海之际,恒大汽车的“恒大式另辟蹊径”走向了停工停产的困局。业务上,恒大汽车的造车主业到现在仅量产了恒驰5这一个车型,两年时间里交付不到1500辆车;管理上,恒大汽车不少高管仅有地产行业背景,恒大汽车的营销、财务、公关等部门也均归在恒大集团总部治下;财务上,恒大汽车的财报中,始终都有地产“提前确认收入”的影子。如今恒大汽车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可以说是恒大当年盲目多元化、枉顾发展规律、豪赌赛道进场造车吞下的苦果。
上述市场专家称,恒大汽车在广州、天津、上海三地设有工厂,真正具备整车生产资质的只有天津工厂。天津工厂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因资金紧张而暂停生产,现在更面临因生产准入核查问题而被相关部门责令停产停售的合规整改压力,可谓自身难保。在品牌效应极为重要的汽车消费领域,市场上绝大多数消费者早对恒驰品牌没了信心,如后续有新投资者为恒大汽车“输血”,盘活成本也将非常高昂。而对于恒大汽车的投资者而言,相关子公司重整计划若成功实施,至少能够帮助恒大汽车瘦身减负,降低债务水平以及运营成本。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