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冰涛
前段时间墨痕问我能不能给《山海》写个评论,虽然当时我正为毕业论文忙得天昏地暗,但还是高兴地一口答应下来。不仅因为墨痕是我的同门、好友,还因为《山海》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我大概是这篇小说最早的读者之一,那时我和墨痕都才刚刚进入武汉大学读博,有点意气风发的,带着一股子新鲜劲儿。课业之余,我们几位好友常常一起聚会游玩,大家谈天说地十分投缘。虽然早就知道墨痕写小说,发表了不少作品,但他究竟写得有多好我其实并不清楚。直到有天他跟我说,最近写了个新故事要不要看。我拿来一读,竟一下子被深深吸引。这篇小说就是《山海》。时隔几年重读《山海》,令我惊喜的是这个故事未因时间而褪色,反而经过部分删减、修改之后变得更加老练耐读。
小说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庄之山和方海生的婚姻故事。题目中的“山”“海”除了代表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以外,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表现爱情、婚姻坚贞不渝的“海誓山盟”。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一开始就将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越轨行为直接呈现于读者面前。在婚恋主题的小说中,表现夫妻关系破裂和出轨的并不少见。对于作者来说,挑战不仅在于揭开婚姻中隐藏于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还在于小说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刻画出独特而鲜活的人物。
为了将暗藏在这对夫妻婚姻生活中的秘密和细节抽丝剥茧般地还原,这篇小说在技巧使用上独具特色。整个小说分为12个部分,作者选择全知叙述者的视角,分别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聚焦于男女主人公,用6个大写字母和相对应的6个小写字母穿插讲述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故事,使叙述呈现出两条清晰而又相互交缠的脉络。小说开篇通过不同的场景,让镜头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来回切换,二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在同一个周末发生越轨行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作者刻意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将人物关系、现实困境、情感危机,以及他们的婚姻走向徐徐展开。
虽然人称的变化使叙述在距离上更接近男主人公庄之山,但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仍试图保持中立的语调,客观呈现主人公日常生活所面临的琐碎与烦恼。人物的行为和他们的性格紧密交织在一起,作者通过精彩的性格刻画凸显出人物在婚姻中的巨大分歧。面对婚姻,男主人公庄之山表现得缺少主见,他虽然最初有所犹豫,但还是听从朋友的建议和方海生的要求在北京结婚买房。而女主人公则把婚姻作为人生规划的一部分,无论是为了留在北京,选择和深爱的李悦分手;还是后来不顾父母朋友的反对,选择和庄之山结婚,都是出于现实考虑的一种理性选择。
而当婚姻出现问题时,庄之山对于妻子的情绪和想法始终一无所知,他不理解妻子为什么会因为吃不到鲥鱼而大哭,也不能在妻子想要沟通时及时给予回应。“性”是他感知婚姻状态的主要方式,婚后夫妻生活变差令他烦恼,而最后和妻子重归于好也只是通过“性”去表达。在他的越轨行为中,无论是在地铁上摘下戒指对女孩搭讪,还是躲在楼梯间和厕所里偷偷看片发泄,抑或是随同朋友强哥去风月场所找乐子,他一次次屈服于自己的本能。乏善可陈的生活中,“性”也成为他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而女主人公方海生则相对更为复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矛盾冲突。虽然一切都按照她的规划进行着,她对婚后生活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她为了婚姻舍去了“过多的欲望”,同时又逐渐感受不到“爱人”的关心时,她对于婚姻的信念逐渐动摇。面对前男友李悦的示好和邀约,方海生始终在理性和感性中徘徊,但最终只感到“男人都是一个德性,没有谁比谁更好”,而选择回归自己的婚姻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把男女主人公婚姻生活中的各种线索联系起来时,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人物都被一种孤独感所笼罩。男女主人公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组建家庭本该成为彼此的依靠,但他们面对生活的压力与烦恼不仅难以向彼此倾诉,也难以向他人言说。当庄之山为每天的通勤而烦恼时,他“没法跟任何人说”;而方海生满腹心事想向好朋友玛丽姐倾诉时,也常常感到“不好说”“不知道从何说起”。小说的最后男女主人公看似回归了婚姻的轨道,但人物间的核心问题实际仍未解决,这种巨大的孤独感仍然存在,男主人公在沉默的性爱后呼呼睡去,女主人公始终未能把内心的想法说出口,最终只能独自一人感受“爱情的咸涩”。这样的处理恰恰实现了人物性格、思想、行为的高度连贯和统一,表现出这篇小说在创作上的成熟度。
《山海》之所以动人,正在于其所塑造的人物是如此真实可感、令人信服,照见了许多年轻人当下的情感婚姻状态。他们就像“山”“海”一样,两个异质性个体在欲望、情感、现实中权衡、较量却又难以分离。墨痕作为青年作家,当下年轻人婚恋关系一直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无论是《不谈恋爱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还是《坠机》,抑或是如今的《山海》,他一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熟稔的技巧展现出他对于现实生活的生动观察。而这一系列婚恋主题的故事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窗口,展现出他对于同时代人情感与生活现实的深切观照。
本刊特约评论
胡冰涛,1993年生,籍贯湖北黄梅。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学。相关研究见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长江学术》《写作》等刊物,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