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当你拧开冰镇饮料的瓶盖痛快畅饮时,你是否曾好奇过,是什么让这瓶清凉的液体安全地储存在瓶中,不漏一滴?你也许会认为,瓶盖不过是个普通的塑料片,但实际上,它却是工程学和科学的完美结合。
今天,就带你揭开这小小瓶盖的神秘面纱,探索它的结构和制作工艺,了解它是如何防止漏水的?
瓶盖的结构
饮料瓶盖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液体外漏和外界污染物进入。为了实现这一点,瓶盖的设计和结构非常讲究。一般而言,瓶盖主要由螺纹、密封圈、侧封环组成(有些瓶盖在密封圈和侧封环之间还会加一个顶封环)。
当瓶盖被拧紧时,瓶口紧密贴合瓶盖,被固定在密封圈和侧封环之间。密封圈深入瓶口,扩大了密封区域。
从上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密封圈的延伸部分半径大于其底部半径,并且末端设计有适当的曲率,这有助于它更紧密地贴合瓶口内侧,实现更好的密封。侧封环则紧贴瓶口的外部边缘,有效阻止外界物质渗透进瓶内。橡胶圈的弹性特性使其在与瓶口接触时能够形成柔性密封,因此通常橡胶圈的存在会提升容器的密封性能。瓶盖的内螺纹与瓶口的外螺纹相互配合,通过挤压产生摩擦力,确保瓶盖牢固地固定在瓶口上,防止其轻易转动或松脱。
此外,瓶盖下面有一个小圆圈叫一次性断裂防盗圈,拧开盖子防盗圈就会脱落留在瓶子上,这个装置是为了安全卫生,如果防盗圈脱落没有跟瓶盖连在一起,就说明已经被使用过不再安全卫生。瓶盖外沿还有很多的条状防滑沟槽,这是便于开盖时增加摩擦力。
塑料瓶盖的生产工艺
塑料瓶盖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压塑成型和注塑成型两种方式。
1
压塑成型
其中,压塑成型是指将加热后的塑料料胚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压力使其成型的工艺。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塑料颗粒或预制料胚加热至软化状态。通常使用预热装置将塑料料胚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使其达到塑性状态;然后,将加热后的塑料料胚放入下模具中,上模具向下施加压力,使塑料料胚填充模具的型腔并成型。压力的大小和施加的时间取决于塑料的类型和制品的复杂程度;随后是冷却固化,模具保持闭合状态,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并固化成型。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模具中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后打开模具,即可取出成型的瓶盖。
2
注塑成型
而注塑成型是指将加热融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待塑料冷却后开模取出瓶盖。它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塑料颗粒加入注塑机的加料斗中,通过加热器将塑料颗粒加热至融化状态;随后,熔化的塑料通过注射螺杆或柱塞高压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注射速度和压力根据塑料的类型和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然后,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固化,冷却完成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瓶盖。模具通常具有自动脱模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洪水泡过后
未开封的饮料为何不能喝?
你也许在洪灾的应急措施指南中看过这样一句话:洪水过后要“丢掉所有接触过洪水和泥浆的食物、饮料、药品,包括罐装食物和密封包装的食物或水”。为什么即使是包装全新、未开封的饮料,在经洪水浸泡后也不能继续正常饮用或售卖呢?
这里首先要和大家说一个“冷”知识:瓶装水并不是密封的。许多人在尝试打开瓶盖时需要用力,并且发现倒置瓶子时水不会流出,便自然而然地认为瓶装水是完全密封的。然而,实际上瓶盖的主要功能是固定而非密封。
我们日常饮用的饮料,其包装通常采用带有螺纹结构瓶口的PET塑料瓶,配合塑料螺旋盖。这种螺旋盖设计便于我们轻松拧开饮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螺纹结构仅用于固定瓶盖,并不提供密封效果。此外,螺旋盖本身也不具备防水特性,因此,严格来说,这些饮料瓶并不属于防水容器。
当瓶装水被浸泡在水中时,即便是螺纹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加固作用,外部的污染水源仍然可以通过所谓的“毛细现象”渗透进瓶口,从而污染整瓶水。
毛细现象是由物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引起的,这种力会导致液体沿着细小的缝隙上升或下降,无论是在浸润还是不浸润的条件下。在瓶装水的瓶口和瓶盖之间,就存在这样的“细微缝隙”。由于螺纹的紧固作用,这个缝隙非常细小,受气压的影响较小,因此其吸水能力反而更强。
饮料瓶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和生产工艺确保了饮料的安全和新鲜。通过精密的结构设计和严格的生产工艺,瓶盖能够有效防止漏水。然而,在极端条件下,如洪水浸泡,饮料的安全性仍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洪水泡过后的未开封饮料也不宜继续饮用。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