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既是孩子们欢快愉悦之际,7、8月份也是各类伤害的高发时段,这就再次将儿童安全问题摆在了不容忽视的位置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据文献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
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预防几种儿童较为常见的伤害,希望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都能增强安全意识,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溺水
溺水是儿童安全事故中较为常见且后果严重的一种,部分省市调查显示:溺水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前5位原因。溺水不止会发生在江河湖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如游泳池、水池、沟渠、池塘、无防护围栏的河流、水缸、浴缸等。
有国外文献指出:“只需要5厘米的水深,只要两分钟,就可以造成孩子溺亡。”所以不要对任何一片水域放松警惕。
★ 家长及学校应教育孩子远离无人看管的水域,切勿独自或结伴游泳或在水中嬉戏打闹,不要在水中吃东西;
★ 陪伴时,务必尽到看管义务,不要专注于手机或其他事务;
★应教会儿童基本的游泳和自救方法,还要教授儿童如何识别湖泊、河流及水域周边的警示标志。
二、道路交通伤害
儿童在道路上行走或乘车时,往往容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外省某市针对0~14岁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12~14岁人群中,道路交通伤害在伤害顺位中排第四位。其他省市调查也显示道路交通伤害在儿童伤害死因中位居前列。
因此,应以规范行车、普及交通知识作为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关键。
★ 家长应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时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并发挥看护、监督儿童道路交通行为的责任。
★ 同时,为孩子选择安全、稳定的交通工具,避免使用非法、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主动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带、头盔。
★ 学校可在暑期来临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邀请交警进校园讲解交通规则,提高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跌倒
跌倒在儿童安全事故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且最常发生的地点并非室外,而是家中。
★家长应及时清除家中地面、台阶上容易造成绊倒的杂物,如玩具、起褶的地毯、地板上的电线以及其他连线(网线等),儿童玩耍区域要保持足够亮度。
★ 阳台、窗口不应摆放桌椅类物品,防止儿童攀爬,家中窗户宜安装防护装置。保持家中地面不湿滑,浴室铺上防滑垫或贴上防滑砖。
★ 另外,不要给儿童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过长的裤子,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行走、跑动等运动习惯。
★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脚下安全,提醒他们走路时不要奔跑、跳跃;
★ 学校需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运动器材和游乐设施的安全性,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设施问题导致的跌倒伤害。
四、动物致伤
气温逐渐升高,儿童外出游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且衣着日渐单薄,皮肤裸露面积大;同时,气温较高时动物户外活动也愈加频繁,而且,高温也会导致小动物情绪暴躁,使得动物致伤的发生危险增加。
另一方面,许多家庭都有宠物,孩子与自家饲养的宠物相处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与宠物正确相处,避免激怒或伤害宠物。同时,家长还应定期检查宠物的健康状况,确保其不会传播疾病或对他人造成伤害。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孩子了解动物的习性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动物安全意识。
如果不慎被猫狗抓伤、咬伤,尽早到卫生部门指定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置和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必要时,还须注射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等被动免疫制剂。
在就诊前,若有条件,应尽快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每处伤口。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筑牢儿童安全“防护网”!
-参考-
[1]王声湧,林汉生.伤害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4.
[2]汪媛,段蕾蕾,纪翠蓉,等.2006-2011年我国城乡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10):4.
[3]付金,解若彬,王金莲,等.2016—2021年长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02):035.
[4]哈林娜,徐昊立.2018—2022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流行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2):218-222.
[5]龚甜,王菁,邵琰,等.苏州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 37(2):4.
[6]吕兰秋,钱莹莹.1990~1999年宁波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35(1):50-50.
[7]李岑.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分析[J].维吾尔医药月刊, 2013.
[8]朱丽萍.江西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 8(5):6.
[9]孙莹.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倾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安徽医科大学,2013.
[10]李晓梅,周涛,卢莉.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试行)[J].首都公共卫生, 2018, v.12(03):5-11.
供稿: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