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嫌土到“打call”,小城青年为何“赤裸裸地”炫家乡
中国青年报 2024-06-11 14:42

争当“家乡推介官”,向他人安利一些“不出名的小城市”,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爱好。

最近一段时间,在“游客挤爆小县城”的消费势头中、在“村超”“村跑”“村BA”的热闹气氛里,我忽然发现——小城,不再是让人觉得不好意思提及的聊天主题,或者是“土气”“落后”等刻板印象的代名词。相反,生于兹、长于兹的年轻人希望抓住每个机会,让家乡被更多的人知晓。

在今年5月中旬,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举办的一场山地挑战赛中,该县1400多人参与赛事保障服务,彰显小城的周到与热情。更多人在线上分享赛事相关信息,推介家乡的美食、美景、风俗、特产。还有人提前几个月做准备,查阅历史资料,创作歌曲,乘赛事东风,为宣传家乡“添柴加薪”。

小城天水因“麻辣烫”火爆出圈之际,当地人同样盼望“流量”变“留量”。于是,在闲暇时间,主动拍视频、做直播。

“现在不是最佳季节,花开了再来”“家乡的风景、特产、文化非常值得推广,想让全国人民都看见”,镜头前,怀揣对家乡的热爱,普通人像网红一样侃侃而谈,语气里全是真诚和自豪。

离开这些特定场景,我带着“你是否会向其他人推介家乡”的问题,和一些同为小城青年的朋友进行讨论。从80后到00后,每个人都给出肯定的答案。

“本来出身乡野,那一片土地滋养我,我就要承认它”“我的家乡承载着我整个成长阶段的点点滴滴和欢声笑语”“这里对我有着天然的熟悉感,能够接纳我包容我,我能在这里找到依靠”……对故土的眷恋,是天然的“向心力”。

与此同时,强县工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小城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为家乡“打call”的理由。

节会期间,这里可能更热闹。有人举例,那些藏在大山里的小城,无论大活动还是小活动,一发布就能吸引当地大部分人的目光。参与其中,会油然生出与家乡同呼吸、共命运的连接感。人与人的情谊是近的,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乡亲。但在大城市,不少人更关注自我,不愿也没时间去参与一些活动,脚下的土地是陌生的,与周围的人很难亲密起来。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鸿沟逐渐缩小,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之前,看大城市有滤镜,觉得哪里都很先进与文明;现在,有的人觉得,在小城,人们的吃穿用度、思维想法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幸福感和大城市大差不差。甚至家乡的“土”,换个视角看,又变成了一种“潮”。

我们接触外界越多,就越能透过镜像看本质,也更宽容。开始真正了解家乡,了解中国,了解历史。

一旦内心深处有了认同,就会不自觉关注小城动态,转发有关信息等。加之当下各种类型的自媒体平台有很多,入门门槛不算高,人人皆可能变身“记录者”“传播者”。所以,但凡有时间和精力,年轻人乐意围绕家乡进行创作,把小城推上互联网。

政府办活动则是载体和契机,就像往湖面投入石子,荡起层层涟漪。不仅吸引着外来游客,还能让在这个语境下生存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形成“爱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良性循环。

“我生活的小城,让我看见山川河流,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想把这份美好分享给其他人。或许我的笔触、我的镜头无法描绘其万一,但足够我爱它万万千千遍。”朋友的诗意表达,说出了我的心声。

文/王豪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超八成受访青年期待家乡成为宜居宜业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中国青年报 2024-07-11
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
人民日报 2024-06-23
小城跑出旅游目的地“黑马” “小城故事”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
中国青年报 2024-06-14
小城市音乐节也全面开花 如何吸引音乐爱好者?
中国青年报 2023-09-13
这座东北小城为何人口逆势增长
中国青年报 2023-09-04
半两财经 | 消费生活差距正在抹平 “小城青年”成为一项新选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2
留学归来 我为何会留在小城?
成都商报 2023-06-21
潮流|把副业当成兴趣爱好 职场人争做斜杠青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