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8日,2024年多哈国际书展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会展中心举行,东城区驻区中央文化企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代表中国出版界参加。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东城区抓住机遇,探索央地联动、政企合作模式,将非遗、老字号作为东城礼物“借船出海”,首次推出“文菁手信·礼遇东城”文化“出海”品牌,在国际舞台上隆重亮相,向世界展示东城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
多哈国际书展创办于1972年,由卡塔尔文化遗产中心主办,是海湾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书展之一。在多哈会展中心现场,一抹东方韵味格外引人注目。在东城区“文菁手信·礼遇东城”展示专区前,参观者络绎不绝,对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展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位参观者手捧一尊精致的景泰蓝赏瓶,细致地观察其上的工艺和镶嵌。他赞叹道:“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精美的中国工艺,它的色彩搭配令人惊叹。”早在元明时期,景泰蓝技艺从中东沿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才诞生了新的本土技艺,并在明景泰年间达到顶峰。而今天,中国已是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
为让“文菁手信·礼遇东城”精彩亮相多哈,东城区多方征询,组织征集了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遗、老字号产品,最终选定了景泰蓝、雕漆、折扇、中国剪纸、传统盘扣、鲁班锁作为“东城礼物”进行参展,充分展现了东城区文化产业丰富内涵和创新成果。
来自于北京市珐琅厂的精美“铜胎掐丝珐琅”再一次惊艳世界。景泰蓝制作引入了中国的传统绘画、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堪称传统工艺美术集大成者。无论是陈列于架上的文案小赏瓶,还是置于笔筒中的珐琅笔、悬于架上的耳饰、手镯等传统工艺创新作品,都广受欢迎。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2019年被商务部、中宣部等共同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许多经典制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政要。
“京作”红木家具的代表“龙顺成”是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此次参展的是东城区内金隅龙顺成文创园内最新上线的红木制“鲁班锁”,鲁班锁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和家具常常采用一种特殊的构架方式,曾广泛流传于民间。榫卯结构互相结合、支撑,不仅牢固,而且富有弹性,可承受一定载荷,也允许产生一定变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有力体现。展会现场,几根小小的木头拆合之间,让体验者啧啧称奇。
“时间的艺术”雕漆产品需要经过画图、制漆、髹漆、雕刻和打磨等百余道手工工序才可以完成,将参观者带入了“中国时间”;中国传统的折扇制作工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技艺融合了多种传统手工艺技术,包括雕刻、染色、粘合、绘画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盘扣工艺制成的饰品、剪纸技艺展示的万里长城,以小见大,以巧见思,讲述着千年传承的中国工艺。这些展品均来自于东城区的红桥市场。作为首都重要的外事服务接待单位,从1995年3月接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到如今已接待150余个国家的元首和元首夫人,成为各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窗口。2023年,红桥非遗行业新联会正式成立,搭建起更加多元且丰富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通过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作为中国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2021年9月获评以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东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7.8公里长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历史文化街区占全区面积的1/4。2023年底,东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28家,全年实现收入1352.9亿元,总量持续位列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9.9%。5家企业荣获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入选企业数量蝉联全市第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积累,为构建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建设文化出口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世界听到来自北京东城的“中国声音”。
2023年东城区文化进出口总额4.77亿美元。9家文化企业被评为“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6个文化出口项目被评为“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全区初步形成出版、网络游戏、影视、艺术品交易、戏剧演艺、文化旅游、对外文化交流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