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余额6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3766亿元。
M2同比增速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 资金空转有所缓解
对于我国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权威专家认为,这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充分有力的。巨额的存量资源掌握在企业和居民手上,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看到,金融总量的规模确实已经不小,随着经济恢复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3月末M2同比增速虽然小幅回落,但仍与疫情前水平相当。权威专家表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M2同比增速从疫情应对的高增长状态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这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创造货币的行为在向着更加稳健、均衡、可持续的轨道靠拢,也与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资金周转循环趋于活化、沉淀空转有所缓解有关。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9.46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5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36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9.46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09万亿元,一季度贷款累计增量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权威专家分析指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波动主要受基数影响,去年一季度银行“开门红”冲高较多,对后三个季度造成一定透支。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为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
据报道,信贷资金价格仍在持续下行中。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
存款方面,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25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85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6万亿元。
利率方面,2022年4月以来,各主要银行已4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2%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月0.3个百分点。“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权威专家表示,随着存量定期存款到期后的重定价,存款利率下行的效果还将持续显现,进一步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从期限结构看,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有利于缓解存款长期化、定期化,促进投资和消费。
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
今年一季度银行间市场利率DR007均值为1.87%,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4月以来,人民币资金面情绪指数维持在50下方的较宽松区间,市场预期保持稳定。
展望后续资金面,市场预计二季度或迎来政府债发行密集期,尤其是特别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对于近期市场热议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国债买卖的话题,权威专家表示,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在1997年尝试国债买卖操作,但受限于市场深度、广度不足,很快便中止。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有了持续、长足发展,为央行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条件。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货币金融条件总体仍将维持合理适度,这与欧美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等的行为有根本区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