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去年就火到头了……”近期,淄博八大局居民们面对“来淄复烤”的汹涌人潮,在网上发出慨叹。据文旅部6日数据显示,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在景区“人从众”的打卡点中,不仅有新晋网红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的金字招牌成色依然很足。
淄博翻红的原因,或许可从一张近期网上流传的淄博烧烤店价格单窥见一二——牛肉两元一串,豆腐一元一串……去过淄博的网友纷纷表示,这确实是目前淄博烧烤的普遍价格。这张价目表的背后,反映出淄博没有随行就市,而是将经济利润空间以诚意回馈给广大游客,将好体验留给游客,将好口碑留给自己。
“立得住才能走得远”。旅游景点在泼天富贵之后,如何变“流量”为“留量”?这是需要旅游景点运营者们长期思考的命题,而今年假期淄博的翻红为旅游行业提供了示范。很多传统网红景区,总是逃离不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规律。个中缘由离不开“卖方市场”的规律——景区不愁流量之后,餐饮、住宿体验便难以保障,出现价格虚高、服务变差等乱象,结果导致游客的“好奇心”变成了“寒心”。而淄博的翻红,在于其能够守住食品口味、价格水平、食品卫生等旅游品质,不因“富贵迷人眼”,才能迎来更多回头客,真正在受众心中立下口碑。
如何从爆红到长红?长期主义是答案之一。放眼文旅市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举办41届,今年凭借AI微电影《锦鲤与花神》等视听内容先声夺人,以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与牡丹仙子相结合,让这朵四十余载的牡丹依然“花开不败”。“尔滨”热后,哈尔滨市市长表示要打造“春有丁香芬芳、夏有北国清爽、秋有五花山色、冬有冰情雪韵的独特魅力”,正是追求从“昙花一现”到“四季常青”的写照。
各地文旅竞相进入“IP化”时代,不仅要打造爆款,还要注重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商机与发展空间。据媒体报道,今年“进淄复烤”的游客不止停留在“小饼卷串”上,还想了解淄博本地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此外,天津市五大道风景区作为经典打卡项目,借由海棠盛开时节推出音乐会、街边市集、海棠花玩偶等产品。可见,各地景点要想衍生为景区、餐饮、住宿、文化共同打造的旅游生态圈,需要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以规模化效应提高景点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想要景区从灿若一时的“烟花”变成长盛不衰的“繁花”,离不开当地政府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保驾护航。从“硬设施”到“软服务”,景区所处的商业环境、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同样不可或缺。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只是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过程中的一个链条,“这只是河流上翻腾的浪花,但我们更要关注静水流深的河床。”
从网红到长红,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不少景区致力于追求更长久的生命力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景区内外兼修、历久常新。
文/金松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