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城市发展比作一辆奔向未来的列车,那引导列车前行的轨道就是规划。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北京、21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时至势成,纲举目张。城市发展蓝图起笔落墨,千年古都新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随着城市总规落地生根,北京蓝天常驻、碧水长清、绿荫环抱,千年古都魅力享誉世界,吸引中外游客
新版总规 精细出炉
北国春日,天朗气清。从地铁10号线大红门站向北步行数百米,一栋充满科技感的灰色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去年年底全面开园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已吸引一批集成电路、元宇宙、数字科技上下游企业在此聚集。
采光中庭从一层贯穿七层,白领们脚步匆匆。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摩肩接踵、喧闹嘈杂的服装商贸城。
放眼南中轴地区,这样的“蝶变”近年来加速上演。北京最大文化用品批发市场已变身永外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福成大厦腾退空间升级改造后成为丰台政务服务中心和丰台区图书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万亩绿化已基本实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森林湿地公园。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城市发展蓝图起笔落墨,一步步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2017年以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搭建起首都规划的“四梁八柱”。以总体规划为遵循,北京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街区控规、乡镇域规划、专项规划,层层分解系统落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北京还率先建立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体检评估机制,并已开展5次年度体检和1次实施评估,持续跟踪检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超大城市 减量提质
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减量提质,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鲜明的时代特征。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而“减量”留下的空间,一方面可以用来满足中央政务服务、发展科创和文化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补足市民的生活服务配套,塑造绿色生态空间。
曾经脏乱拥挤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悄然蜕变成金融科技园区;大兴10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面貌一新,成为国际氢能示范区;东北五环外的孙河乡沙子营村,成为北京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的一部分……十年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约9000公顷,建设提升便民服务网点7700余个。
减量发展的北京,在“舍”与“得”之间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走出了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北京在一系列减法与加法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北京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守住了2300万人的“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减量,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这是“减”的决心;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等发展指标大幅提升,这是“增”的效果。
宏伟蓝图 徐徐展开
十年来,伴随首都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性变革。
亚洲金融大厦投入使用,央地协同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东坝地区高标准建设第四使馆区,昌平、中关村、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顺利组建运行……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北京以“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
“一核”辐射、“两翼”齐飞,北京单中心集聚的趋势得到扭转,形成新的城市骨架。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持续下降,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稳步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梯次承接。着眼京津冀,三地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不断“牵手”协作,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雏形显现。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北京蓝天常驻、碧水长清、绿荫环抱。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大幅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北京建设了一批市民公园、小微绿地,市民身边的绿色更多了。
展开首都规划的厚重卷轴,既有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又有细致描摹的“工笔画”。
今年元旦,在京西模式口,万盏明灯点亮龙行古道,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老街风韵。在这里,历史文化“揉”进了日常生活。模式口大街71号院,古民居外墙保存完好,仿佛留住时光,跨山墙影壁雕刻精巧,记录昔日繁华。更新改造后,四合院的格调依旧古朴雅致,餐饮新业态的加入让更多人得以信步走入,唤醒城市乡愁。
白塔寺街区持续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更新,首钢园工业遗存转型冰雪场馆和科幻乐园,百年京张铁路变身遗址公园,隆福寺焕新聚集潮流品牌……数以千计的城市更新项目在北京遍地开花,悄悄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如今,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110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启动。新征程上,目标越高远,越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首都高质量发展乘上了开往春天的快车。
疏解
■自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累计压减130平方公里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比2016年减少11.1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
提质
■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
■2023年北京重点培育的十大高精尖产业集群产值全部突破千亿级
■优化营商迭代推出五个版本1000余项改革举措
宜居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
■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219万亩
■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14年的47.4%提升至2022年的49.3%
协同
■2022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
■十年来,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
亲历者说
市规划展览馆副馆长、市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赵幸:
把城市规划带到居民身边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是专业人士‘闭门造车’,而是与居民一起共治共享,共同将蓝图变为现实。”这是市规划展览馆副馆长、市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赵幸多年来参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最深切的体会。
2014年秋天,在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志愿者动员大会上,一位个头不高、穿花衬衫的阿姨走上台,铿锵有力地说:“我们的院子正式被公布为普查登记在册文物,看到这个牌子,我想说,门口贴上了牌子,心里也贴上了责任,住在院子里咱们得保护!”这一幕,至今赵幸都历历在目。
那年9月,在这条近800年历史的古老胡同里,赵幸和团队以负责跟踪推进街区规划实施的专业规划师身份,被聘任为“胡同规划建筑师志愿者”——没想到,这成为今天“责任规划师”角色的前身。
一说起“规划”,刚开始居民们总觉得有些距离。规划团队就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大本营”,带着居民讨论“社区公约”、收集“胡同口述史”、举办设计周活动,先调动起大家共同参与街区事务的主人翁意识。团队孵化了由居民自主申请、参与实施大杂院公共空间更新的“美丽院落”模式,探索了培育居民自发维护身边小微绿色空间的“胡同微花园”计划,并在许多街道得到推广复制。慢慢地,大家知道了“规划”如何落到“家门口”,规划师的角色也从外来的技术人员变成和居民携手解决问题的伙伴,成为凝聚多元社会力量推动街区发展的“枢纽”。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谈到,“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这一年,赵幸带领团队在朝阳门街道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实践,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让她更加确信,规划只有走到居民身边,才能找到生长的沃土。
2019年,在各区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中正式提出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并配套出台《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市域范围内全面推广基层规划师制度的城市。一大批由责任规划师孵化立项、过程把关、陪伴落地的规划实施项目,为居民生活创造着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
十年“磨”出城市复兴新地标
吴晨职业生涯中,几乎一半的时光都与首钢同行。
作为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他与团队一起,对首钢园进行“伴随式设计”,见证它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首钢园的规划设计用“十年磨一剑”来讲,毫不夸张。2015年,由6家单位联合推进、多位院士领衔的《首钢园区城市风貌研究》启动,吴晨负责具体编制工作。这项研究首次确立了分层分级的保护原则和框架,为后续改造指明了方向——首钢工业遗存不仅要保护,还要保留工业风、首钢味儿,让历史、自然和现代相融合。
2018年,吴晨被聘任为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当年年底,“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提出通过文化、产业、生态、活力“四个复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总体目标。这座园区实现了“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统筹,在世界范围内,对工业遗存改造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这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新首钢地区的定位。由火到冰,由厂到园,从冬奥会到服贸会,规划引领下,首钢园的变迁始终与北京的发展同频共振。
2019年和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来到首钢园考察。总书记评价滑雪大跳台时说,这是绿色转型,钢铁产业转型变成了体育产业。总书记的话是对首钢园规划建设的肯定,也为未来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主持首钢总体城市设计、参与首钢老工业区的转型历程,让吴晨变成了首钢大家庭的成员之一。“首钢园不能仅仅单一的静止保护,首钢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未来城市的发展要交融在一起。”吴晨表示,进入后冬奥时代,团队也在协助首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科技回归都市”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将成为首钢下一次腾飞的翅膀。
首钢园不只是北京的首钢园,它还是工业遗存面向城市复兴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中国样板。吴晨希望来到首钢园的人们,能从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株草木中体会老首钢的厚重、新首钢的活力。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