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哈尔滨机场航班起降4107架次,同比增长21%;黑龙江省接待游客2220.7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62%……
龙年春节期间,这一连串破纪录的文旅数字令人惊叹,为今冬全国瞩目的“尔滨现象”再添鲜活注脚。
这个冰雪季,已持续两个多月的超高人气和网络热度,让哈尔滨火爆出圈,不仅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时刻,更使整个中国东北角被看见,引发全国人民对东北四省区如何重振雄风的极大关注。
现象级爆红的冰雪旅游热,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到底有何启示?
刮目相看:我们重新发现东北
寒冷的街头,却人气满满、活力澎湃、热情迸发,“尔滨”一跃成为这个冬季的“顶流”城市,万众瞩目。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如此闪亮的形象闯进人们视野,多年来罕见。
哈尔滨是最早被解放的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我军各参战部队挺进哈尔滨市区。这座饱经苦难与磨砺的城市,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部部机器轰鸣震天,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锅炉厂……一大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崛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哈尔滨就被列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156个重点项目13个落户于此。到“一五”结束,哈尔滨与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一起,排在全国大城市工业产值前列,有力支援了全国解放和新中国建设。
然而,时移势易,曾经的“共和国长子”遭遇转型阵痛,在市场化改革中渐失辉煌;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征程上,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很多人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来“尔滨”享受“冰雪盛宴”,成了广大游客和网络达人竞相“种草”“拔草”的新风尚。天南海北的人们在冰雪大世界感受“万人蹦迪”,漫步在中央大街领略欧陆风情,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感悟历史的沉重,甚至红专街早市、道里菜市场都人满为患。
哈尔滨这个冬天究竟有多火?数据显示,进入1月,全市日均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成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且旅游市场热度高位持续。携程、美团等多家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4倍,是全国增幅最大的城市。哈尔滨摇身一变,成为“被流量唤醒的城市”“互联网打造的5A级景区”。
更令人惊喜的是,哈尔滨的爆火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往外界对东北的刻板印象。过去那个蒙尘、衰落、封冻的东北,正以鲜活、上进、温暖的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
冻梨变果盘、烤地瓜送勺、豆腐脑加糖……一个个热梗妙趣横生,原来,东北人并非都是传说中的“大老黑粗”,而是也有“铁汉柔情”。“尔滨”各种“花式宠客”的操作,不仅令无数南方“小金豆”感动,更让他们自发成为“尔滨”的新“代言人”和“推荐官”,每日更新的热搜词条、真诚评语,让这里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
成就“尔滨”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冰雪,也同样离不开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以及政府部门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反应、积极行动。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哈尔滨火出圈,关键在于传递了一个温情和善意的城市形象。
站在聚光灯、放大镜下,哈尔滨逐渐散发出冰雪之外的魅力。哈尔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奥运冠军之城”、全国文明城市和“音乐之城”,这里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别具一格、文化底蕴深厚,有诸多理由让人们爱上它。
因为“尔滨”,整个东北的资源禀赋和巨大潜能也被越来越多人看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这里肩负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这里有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等众多优势,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
曾经,“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如同魔咒,笼罩着东北大地。虽然不知这说法从何而来,但重复多了,曾经意气风发的“老大哥”也难免陷入自我怀疑。
面对这波流量,包括“尔滨人”在内的东北人都倍加珍惜,使出浑身解数,掏出全部“家底”,诚意展现一个营商环境变优、干部作风变实、投资机会变多的“好学生”形象。
这一次,“尔滨”做到了,东北做到了,不仅被全国人民“看见”,也让更多东北人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这是不少“尔滨人”、东北人发自内心的话,自己的家乡终于火了,压抑太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涌上心头、润湿眼眶,变成一句句简单质朴的话语,祝福“尔滨”,祝福东北。
心气提起来了,底气也更足了,人们对东北的未来鼓起了信心、打开了想象。比如,聚焦冰雪资源优势,推动设施升级、景区提质,全力谱写特色文旅新篇章;以文旅为先手棋,引导壮大网红经济、电商经济、直播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冰天雪地”到“绿水青山”,提前布局夏季旅游市场……
哈尔滨市市长张起翔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坦言,外界关注、干部转变、市民团结一心,点燃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凝聚了力量,是这次火爆出圈给哈尔滨乃至东北带来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将变成抢抓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基础、最广泛、最坚实的强大动力,把越来越多关乎未来的规划变成时间表和线路图。
因地制宜:冰天雪地“两山论”辩证法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如是说。
时隔八年,在东北大地,这句重要论断以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冰雪热成了全国流行话题。信心十足、获得感满满,成为今冬东北人的表情和心情。
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对。作为我国现代冰雪文化的肇兴地,黑龙江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八年来大力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冰雪就是产业,就是税收,就是就业,就是福祉”——黑龙江各级政府已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借势“后冬奥效应”,抓住东北全面振兴关键机遇期,黑龙江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接连出台冰雪经济发展规划、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以持续延长冰雪产业链、把冰雪经济做大做强。
这个冬天,不仅冰雪大世界璀璨夺目,距哈尔滨280多公里的“中国雪乡”同样耀眼。曾被视作麻烦的雪,变成了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浪漫雪景与民俗体验深度融合,当地百姓开起餐厅和民宿,捧着“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从“冰城”到“雪乡”,涌动的人流都表明:基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地发展产业,足以让看似“苦寒”“落后”之地,变身商机无限的热土、人们竞相“打卡”的前沿。
抓住旅拍行业蓬勃发展的窗口,加速引进知名旅拍企业入驻,聚集艺术家、设计师、创意人才,有效提升旅游品质;立足“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的冷水鱼资源,加快大水面生态渔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步伐……这些现象所折射的,是黑龙江努力将特色文旅流量转变为消费增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的一盘大棋。
生在冰天雪地,东北人对冰雪的琢磨往往令人诧异,而后感到惊喜。培育新经济,激发新动能,他们打“寒冷”的主意,做“冰雪”的文章。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寒区试车产业蓬勃发展,12家试验企业、120多条性能路、38项寒区汽车测试相关标准从这里诞生;在吉林省吉林市,深厚的积雪、优质的雪道吸引数以万计的滑雪“发烧友”,高端冰雪消费市场加速形成;在辽宁省沈阳市,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嬉冰雪、泡温泉”的暖冬产品脱颖而出。
冰雪游的“热辣滚烫”,从东北席卷全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介绍,今年春节假期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整体深度游客量同比增长52.5%,排名前10的滑雪旅游度假地中,东北地区占5家,游客量之和达总数一半以上。
始于冰雪,不止冰雪。在东北,依托资源禀赋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已是普遍共识和生动实践。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产业升级为方向,老工业基地积极捕捉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
依托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黑龙江以哈电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变“制造”为“智造”;深挖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吉林在新能源、碳中和领域寻求新合作;瞄准网红经济、互联网生意,辽宁引进大型直播电商平台,探索一场华丽转身。
东北地区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关键是立足自身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尤其是找准长板、锻造长板,考验着观大局的眼界、谋大势的远见、找定位的智慧。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意义重大。
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激发人民力量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遭遇“退票”风波,致歉、整改、退票,态度诚恳、以“退”为进,优先保障游客利益;
为防止游客和市民在过街通道滑倒,中央大街管委办连夜铺设防滑地毯;
12345市民热线转办各类涉旅诉求,有关部门快速回应整改,形成闭环反馈……
一系列快速行动、贴心用心,让人们对哈尔滨刮目相看。有评论说:让人感到陌生的,不仅是持续上新的“尔滨”,更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已经“今非昔比”。
早在去年9月,哈尔滨市文旅部门就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一时间“我姓哈,喝阿哈,五湖四海谁都夸”成为流行语。全网的关注“破天荒”来袭,造梗、造势、造话题,甚至推出大雪人表情包、顺势主动设置议题……政府部门不再将流量和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吸引流量,扩大自身影响力。
很多网友看过知名博主“B太”“二刷哈尔滨”试吃俄罗斯帝王蟹的视频。其实,这是黑龙江省商务部门主动向大V、网红等提供拍摄题材的典型案例。不仅保持“在网”看评论、促整改,更“借网”搞宣传、做推介,已成为政府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效的“新常态”。
曾经,哈尔滨的机场、车站聚集不少黑车、黑司机,中央大街等热门景区有不少黑导游、黑旅行社,今年,这些“黑”少有耳闻。黑龙江省副省长韩圣健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揭秘: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政府部门坚持法治思维,统筹文旅、公安、交通、市场等多方面力量,依法整治、重拳打击“七黑”行为,为文旅市场健康发展肃清道路,全力打造暖心、舒心、放心环境。
冰雪热中的有为政府,体现在方方面面:
制定规划——黑龙江制定文旅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三纵一横”旅游通道,“三圈两带”旅游板块,“1+5+N”空间布局;
优化供给——推出“十”大主题线路,“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会和“万”种龙江好物,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建立机制——建立跨部门旅游联席会议机制,省政府分管领导日常在微信群即时指挥,有问题随时@相关部门解决,如此扁平化的管理高效有力。
“政府的积极作为,让好的市场经营主体得到正向激励,他们感到政府真做事情了,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认为政府在做正确的事,社会各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这是最让人惊喜和感动的。”韩圣健说。
于是人们看到,哈尔滨市民人人争当服务员、导游员、护游员,为城市代言。不少私家车主动免费拉“小金豆”,有志愿者到游客的长队中发暖贴,各大高校开放校园、食堂和博物馆,一些爱心企业纷纷赠送土特产……全城开启“宠客”模式,全民参与构建“友好型市格”。
“吸引我们的不单是冰雪,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被治愈、被温暖,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来自南方的游客纷纷发言,对这座“宝藏城市”大加赞赏。在缪沐阳看来,哈尔滨可圈可点之处在于,既鼓励市民展现热情待客之道,又引导广大游客体现文明旅游之风,坚持主客共享,好产品、好市民、好游客一道“出圈”。
毋庸讳言,在东北,“国字头”一度强势,体制僵化思维固化,民营经济发育缓慢,成为经济缺乏活力的一大原因。不过,今冬冰雪热这面镜子反映出,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国企深化改革与创新展现出新活力,“小店经济”发扬首创精神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体验。
去年8月,哈尔滨市组建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整体运营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冰雪嘉年华、索菲亚教堂等优质资源,打造文旅新平台,变“各自为战”为“集团出击”,推动今冬冰雪大世界率先出圈,带动其他多个项目同样突破历史极值。
从索菲亚教堂蛋糕、大雪人造型甜点涌现,到“网红”咖啡馆打造“冻梨咖啡”,从AR冰箱贴引发抢购,到冻草莓也能论个卖……企业和店主们的灵感和创意满足着游客的眼球和味蕾,也使哈尔滨“热梗”不断、频上热搜。
前不久,一场主题为“龙年游龙江 一路向北方”的黑龙江特色文化旅游新闻发布会令人称奇:前排就座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受邀的全国各地“小金豆”。政府甘居后排,游客成为“座上宾”,这样的会议设计传递出清晰信号:治理方式的革新,服务理念的增强,让“Welcome to 东北”不只是一句“喊麦”,更变成从上到下的共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应对春节期间的大客流高峰,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细化响应流程,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接待能力;在热门旅游景区增开公交专线,尽量满足游客出行需求;网友对东北本土生产羽绒服提出“小心愿”,当地连夜筹备,在繁华商圈启动“HAH!NORTHEAST设计师集成店”。
凡此种种,就像一条评论所言:正如爱可以传递,具有良好判断力和执行力的有为政府,可以触发更为活跃高效的有效市场,唤起更多有爱市民,共同相向而行。
创造共赢:“东北一家亲”
这个冬天,“尔滨”火了,整个东北的冰雪游都被带热了。
辽宁鞍山的文旅局长到中央大街宣传南果梨;吉林考察团到黑龙江探寻出圈的秘密;以前一些明星请都不来,现在主动要来;原来一些企业没有投资意愿,如今带队前来考察……中央大街从商业街区变成文化秀场,哈尔滨由火热景区变成全国舞台,人们喊着“不来蹭这波流量就亏了”,“尔滨”则热情欢迎着五湖四海的“家人”,创造一片祥和欢乐的海洋。
有评论指出,哈尔滨出圈重塑了东北旅游的形象,是东北旅游产业从“吃资源”到“拼服务”的成功转型。
“黑龙江这次站在C位,从舞台中央不断向外分发流量,没有犹豫、没有吝惜,如果没有全国的支持,怎么有东北的大流量?也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分到更大,”黑龙江省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我们要展现出‘共和国长子’的气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黑龙江立足一域,服务东北,主动邀请吉林、辽宁、内蒙古“亲兄弟”一起来参与冰雪盛宴。
从沈阳借来的两只“金凤凰”,在“尔滨”上演飞天秀;去哈尔滨的车票难订,顺便到沈阳、长春歇一晚、转一圈;吉林的冰雕师不够,龙江的工匠送课上门……黑土地上的“花式串门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暖心热潮。
很多人说,东北亲兄弟“明着卷”,实际上早已盘算好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以眼前的冰雪文旅和产业为例,黑龙江擦亮冰雪艺术名片,计划打造世界级冰雪文化旅游高地;吉林发挥雪的优势、硬件的长处,重点提档升级四大滑雪场,打造滑雪度假胜地;辽宁则着力打造沈阳故宫、美食文化、洗浴文化、温泉文化等独特品牌;内蒙古借势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决心推动冰雪产业踏上新台阶。
拒绝内耗,实现共享;放弃内卷,创造共赢——东北地区协同发展,才能进一步打造东北冰雪经济综合体,把冰天雪地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推而广之,“东北一家亲”,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四省区更密切的合作互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不少网友提议,可以打造“畅游东北”旅游线路,“两小时高铁圈效应”可以进一步凸显,文旅产品、酒店、餐饮等加强共享联动,让“玩在尔滨、住在长春、乐在沈阳”不再是梦想。更有网友给南方“小金豆”支招:来“一票难求”的“尔滨”旅游可选择先落地沈阳,不仅少花机票钱,还能体验沈阳美景美食,再乘高铁去哈尔滨,便宜且安心。
早在去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覆盖三省一区145万平方公里,提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践地等四个发展定位。
冬将去,春又来。夏天凉爽的天气、漫长的日光、生动的山水、优雅的音乐、迷人的欧陆风情……冰雪旅游火了的哈尔滨,同样具备夏季文旅再出圈的实力。
下一个冰雪季,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盛大启幕,冰雪大世界会打造更具国际性的主题乐园,可以相信,这座经验更足、筹备更完善的城市,将奉献又一场热“雪”沸腾。
人气带来景气,机遇成就未来。
经过此番冰雪热的涵养与淬炼,人们更有理由相信,制约东北发展的“寒地”将在思想解放和敢闯敢干实干中变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2024,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迈进第三个十年,“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将书写怎样的生动篇章,令人充满期待。
文/顾钱江 管建涛 杨思琪 刘赫垚 朱悦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