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十年生态环境改善亮出“成绩单” PM2.5年均浓度降幅达六成左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07: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习近平

2月2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北京市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降幅为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常在、清水绿岸,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成为广大市民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

此外,京津冀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梁文玥表示,十年来,三地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10余项协同工作机制。

2023年,三地又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44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环保”系统治理。

连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梁文玥表示,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

同时,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京市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制订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坚持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北京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县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实现蓝天常驻。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

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三地连续七年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推动京津冀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

梁文玥表示,在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方面,三地积极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北京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北京市在2023年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排名第一,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为筑牢夯实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北京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实施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让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核算“生态账”,直观体现“绿水青山”的生态贡献。门头沟区持续深化与河北省涿鹿县等环京区域的联防联控和协同共治,探索构建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此外,十年来,新“两翼”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高标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构并已正式启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初步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携手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燕郊、三河6座污水处理厂按北京市地方标准建设运行。

北京还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京冀两地共同推进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房山区与保定市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共同保障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

亮点

京津冀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北青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三地连续多年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定期开展预报会商,制定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了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推动了空气质量同步改善。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谢金开介绍,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相互影响。因此,大气治理从靠单打独斗走向联防联控联治。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在京津冀等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北京市牵头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相互支持。

为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三地紧密协作,在完善机制、协同治污、应急保障等领域创新突破、取得实效。截至2023年,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明显下降。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38.6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降幅分别达到64.2%、57.3%、64.3%。同时,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而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其中,北京市PM2.5日峰值浓度较2013年下降58%。

京津冀吹哨报到共治交界环境违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从传统的“各扫门前雪”到抱团合作、寻求共赢,三地不断推动执法联动走深走实,有效强化了区域交界处污染源的执法监管。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党委副书记冯志军介绍,2015年,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年度执法联动重点,统一执法联动工作,开创了有部署、有行动、有标准,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环境执法新局面。

2021年,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三地进一步健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增加了线索移送、宣传曝光以及“吹哨”三项制度。其中,“吹哨”制度明确了对于交界处发现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一地发现,即启动“吹哨”制度,另外两地及时“报到”,协同开展查处工作,随时开展执法联动。

冯志军介绍,在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初期,执法重点主要围绕高架源、燃煤企业等固定源,焚烧秸秆、扬尘等面源展开。2020年5月1日,《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在京津冀同步实施,移动源监管执法正式纳入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三地积极开展移动源执法,共同探索京津冀新车抽检协同机制,超标车辆信息实现区域共享。

探访

京冀协同治水 共护密云无价之宝

3bt2_b.jpg

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一方碧水,情牵两地。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守护密云水库这块“无价之宝”,近年来,密云水库流域京冀“三区两市”携手,通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湿地净化水源、汛期每月一次全面水质“体检”等举措,保水、护水,共同守护“燕山明珠”。如今,密云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水生态质量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顺着密云水库往北溯源,则进入河北省境内的白河及潮河。在走访了与密云水库来水有着密切关系的河北赤城、沽源、丰宁、滦平等地后,北青报记者感受到,在《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下,通过生态扩容和污染减排两手发力,河北省相关各市、县搭起了源头防线,全力以赴确保入北京境的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让“一汪清水进密云水库”,降低密云水库的自净压力。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何治介绍,《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由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自2018年起签订实施,鼓励上游“来好水、多来水”。根据河北入境的潮河、白河、清水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水量状况,北京市通过经济补偿,支持张承地区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这是全国首例水质、水量同步补偿的跨省协议,为北方缺水地区建立流域横向补偿提供了重要示范。

2022年,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签订实施了新一轮补偿协议。得益于其中的补偿款,河北启动了多个包括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例如,第一轮协议中获得1.4亿元补偿资金的沽源县,就在白河源头及上游实施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示范工程。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工程的河道内有数道溢流坝将水面分割成一级落差为50米的若干级,水面内种植着狐尾藻等沉水植物、芦苇等空管植物、荇菜等清水植物。该工程采用过程削减(生态沟渠+生态护坡)、末端强化(生物滞留塘+人工湿地)的技术,对小河子乡境内白河源头及上游近3万亩农田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此外,为守护好密云水库,京冀两地推动流域统一规划。何治表示,2019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会同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这是以保护密云水库为核心,国家和地方共同制定实施的第一个跨省流域规划。

同时,深化地市联动协作。在省级联动基础上,北京市密云、怀柔、延庆三区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建立了“三区两市”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保水护水的朋友圈。“今年是机制实施的第五年,包括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在内的五市(区)每年轮值主持开展工作会商、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演练,针对上下游水质波动等情况,不定期开展联动分析、联合检查,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河流水质稳定向好。”何治说,从省(市)级到市(区)级,流域协作共治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微信图片_20240221064756.png

《北京青年报》2024年2月21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2023年生态环境“成绩单”发布:339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好于年度目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北京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元宵节晚间北京PM2.5浓度同比下降47.4%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5
京冀两地将编制密云水库全流域相关污染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7
1-11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0
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与十年前相比降幅达60%以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5
北京市前三季度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31
北京:今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4%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