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立德树人更是高校立身之根本,要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金钥匙”和“着力点”,结合实际深入理解,一以贯之加以实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引领价值遵循。师生是立德树人工作体系的关键主体和主要对象,对高校而言,坚持人民至上最首要和最直接的是坚持师生至上,这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价值遵循。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特点,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师生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以师生广泛、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密围绕师生的内在需求开展立德树人各环节工作。要坚持以文化人,关注师生精神世界,让师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场域都蕴含丰富“营养”。要强化仪式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史馆、图书馆等的育人功能。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握深层意蕴。引导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层意蕴所在,要始终从中国实际、高校实情出发,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既要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又要融入日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能人才自主培养,强化人才竞争优势。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守正才能方向不偏,不断创新方能动力不减。高校要强化责任担当,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要发挥高等教育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作用,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创新精神。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立德树人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结合点,创新丰富立德树人各类载体。不断拓展创新创业阵地,引导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中培育专业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健全落实机制。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正视问题、对表对标、寻找差距、深入剖析、补足短板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有些教职员工对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掌握不深,对立德树人的政策和要求把握不准,高校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立德树人机制制度尚不健全等。高校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担当斗争精神,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严格决策程序、规范决策内容,把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题主线,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在不断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立德树人成效。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工作格局。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德树人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高校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需要组织谋划、多元协同、同频共振。高校要努力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党委统筹、人人参与、时时培养、处处育人的整体格局。要注重交流合作深度融合,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协同、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线上线下育人平台协同。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汇聚有效资源、提高参与力度、强化薄弱环节、增进育人效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形成主体自觉、全程贯通、要素协同的育人机制。要通过学科布局、质量评价、多方共建等多维度整体推进、协同多元要素有序参与,提升优质立德树人资源的有效供给。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彰显国际视野。高校要拓展发展眼光,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进行谋划,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来审视,努力形成更利于创新融合、合作共赢的立德树人生态。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将国际化维度融入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不断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结合高校实际优势,深入挖掘、多方集聚立德树人的国际资源,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代表当代中国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国家栋梁。
文/李北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