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的汉中盆地走入历史视野,是在秦末汉初的刘项争霸中。当年,刘邦被项羽嫡贬到汉中为王,刘邦迟迟不肯启程,认为汉中不但有秦岭巴山相隔,而且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乃不毛之地,去了,只有死路一条。刘邦打算与项羽在关中拼命,被谋士萧何劝阻。
当时,刘邦攻取秦都咸阳后,萧何迅速收集了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而藏之,并从这些图书律令中认识了汉中。为此,萧何劝阻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大王王汉中,抚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一番话,让纠结了三四个月的刘邦下定决心,去汉中当王。尔后,刘邦依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出三秦,进军关中,并留萧何在汉中兴水利,发展生产。沃土汉中,鱼米飘香,让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到前方,终于使刘邦夺得天下。
《魏书》载:“汉末张鲁据有汉中,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沃土,四面险固”,道出了汉中的物丰民足。隋唐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农业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稻作物的迅速发展,以及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烟草在中国的推广,汉江流域因地制宜,在平原和盆地水利条件好的地域多种水稻,在中下游以麦、粟等旱地作物为主。与此同时,整个流域兼种蚕桑、茶、麻等。尤其是被世人奉为茶圣的陆羽,就出生在汉水下游的湖北天门,尽把汉江的茶文化推向全国。
明清,汉水流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汉江两岸的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汉江这片沃土更加展现出富饶美丽的“润物无声”。
汉有游女。浩荡明媚,是水的常态。水生万象,灵动而潋滟。故而,以水比喻女人,是水美学的升华。这种比喻,最早出现在《诗经》里,有十余首之多,指的就是汉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是呀,在江边,男子苦苦追求心爱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诞生在汉水之畔、堪称爱情绝唱中的精品,把汉水演绎成了人类追寻爱情神话的海市蜃楼。“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砍樵青年,怎么也追求不到汉水之上凌波出游的美丽的女子,就像宽宽长长的河水,是那么求而不得呀!
美丽的汉水养育了先民们似水的深情和无与伦比的神韵,清澈高洁,从善如流,泽及万物,几于道的“上善之德”。这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几近神话。
最早把水之美,从女人上升到女神,也出自汉江。据《华阳国志》载:“汉沔彪炳,灵光上照,在天鉴为云汉,于地画为梁州。”天上的“云汉”与地上的“汉水”交相辉映,天人感应,从而产生了汉水女神。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列仙传》道,汉水女神是两位飘忽不定、美若天仙的神女。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描述,当年周昭王南征得两名女子,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二人辩口利辞,巧善歌笑,步尘无迹,行中无影。后,二女与昭王乘舟溺于汉水,便化为神女。汉水化为女神,是人们对汉水从水崇拜上升到水图腾的至美境界。
汉水神女,是汉水千万女子的象征,是对汉水流域女性智慧、德性、神采的赞扬。在汉水女神身上,寄托着汉水两岸人民对女性高贵、美丽、聪颖、善良、刚毅、柔美的向往和期待。因而,与汉水女神相会,便成了众多神话故事的素材。“云梦之会”记录的就是汉江女子的神奇故事。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这是司马相如笔下《子虚赋》中的云梦泽,也是统治了长江流域800多年的楚国皇家林苑。据载,春秋初年,楚武王的祖父若敖娶了一位汉江边长大的郧国(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带)女子。若敖去世后,夫人便带着儿子斗伯比回到了郧国。郧君有个女儿是斗伯比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此时正情窦初开,便经常约会。不久,郧君的女儿便诞下一名男婴。郧夫人不愿意将女儿嫁给斗伯比,便命人偷偷把小男婴扔在了云梦之中。恰巧郧君在此打猎,见到一只老虎正在给一个小男婴喂奶,惊奇中赶紧回宫,并将奇遇讲给了夫人。夫人闻听,大吃一惊,认为女儿诞下的男婴是有天神护佑的“神人”。为此,便赶忙令人把小男婴抱回宫中,悉心抚养。后来,这名男婴就是楚国知名的贤相令尹子文。
其实,云梦之会应为当时汉江一带的民俗。《周礼》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又据《墨子》载:“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就是说,在莺飞草长的春天,男男女女们赏春游春,放歌欢唱。有一见钟情者,便互赠定情物,卿卿我我。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