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劳动者维权服务
工人日报 2024-02-01 10:45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正得到迅速推广。据1月25日《工人日报》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法律机器人在一些地方开始上岗,从事便民咨询服务。这给普通劳动群体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带来了便捷、经济的法律服务。

对这些新生事物,人们在热情拥抱、接纳它们的同时,也需要考量其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如何更精准服务需求显著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而不断提升其服务质效。

“请问你签订劳动合同了吗?”“工伤鉴定几级?”……在过去,像这样专业的问题只有律师才会提出。而如今,法律机器人也可以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不仅不用花一分钱,而且不到10分钟,法律机器人就出具了一份咨询意见书。连律师都表示这样全面的咨询意见书,至少需要耗费专业律师1天的时间。

更值得劳动者欣喜的是,这一便捷法律咨询服务被不少地方的总工会引进,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上寻求司法服务的人数日益增长。究其原因,除了人工智能具有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力以外,还有就是随着法制观念的普及,劳动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法律咨询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我国有14亿人口,执业律师却只有50余万人,远不能满足大众的法律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受限于咨询服务场所有限、咨询费用较高等现实困境,因此,法律机器人的出现无疑为需要法律咨询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及时、便捷的服务。

尤其是各地工会对AI法律咨询服务的大胆引进和尝试,不仅方便广大劳动者及时、免费维权,也为未来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类人工智能咨询可以是一台机器摆在民众服务大厅,也可以是一款软件、一种服务出现在电视上、手机端,随时接受民众的询问。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大幅增加。由于用工方式更灵活,劳动者的工作自由度、自主性空前提高,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入职、工作到离职,每个环节都不受传统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约束,发生劳动纠纷的情况也更加复杂多样。例如,当快递小哥想要加入某平台进行网约配送服务时,面对他的是一份电子合同,这份合同怎么签、哪些条款会涉及快递小哥的权利义务,通过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快递小哥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合同的内容,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更好地避免日后发生劳动争议的可能。

可以说,AI智能法律机器人的出现,正在给法律行业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出现在法律咨询方面,在司法审判领域,也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改变。目前,各地司法系统推出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法院”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不仅是民众身边的“法律顾问”,也是司法从业人员的“得力拍档”。

但是,法律不仅是一个个成文的死板法条,在具体案例中,还应该加入伦理道德等人的情感需求。人工智能可以读懂一部法律,可以整合多个司法案例,但是,目前仍不清楚在具体案件中情感、伦理的数据积累情况,所以很难确信机器人可以高效平衡人类的复杂情感和法规适用。

此外,面对普通民众相对不专业的表达方式,目前市面上的法律机器人能否准确理解咨询问题,并给出精准的答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而要发展新技术,就要考虑开发成本。一般而言,对新技术的开发投入越大,AI智能服务的使用效果也会越好。如何平衡新技术在开发成本和公益服务之间的利弊,这不仅需要研发团队权衡,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而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如何采取适度监管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做好版权保护也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上的应用虽然才开始不久,但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并且可以相信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甚至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人工智能律师将会具备执业律师的能力,为普通劳动者提供更加专业、经济、便捷的法律服务。

文/周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司法部部署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 多措并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治日报 2025-01-08
如何让人工智能实现认知正义
光明日报 2024-09-05
广州: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新业态劳动者“量身定做”法律服务团队
广州日报 2024-07-29
IMF:对人工智能造成大规模失业、不平等加剧的可能性深感担忧
财联社 2024-06-18
“人工智能+”让“未来医院”不再遥远
新华社 2024-04-08
“一站式”服务助劳动者拿到工资赔偿
工人日报 2024-04-05
一站式调解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维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1
智能化生产之下 劳动者的绩效考核怎么定
工人日报 2023-1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