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飞绿竹新型病毒疫苗和工程疫苗产业化基地项目竣工验收,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即将建成,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项目(一期)全面封顶……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冲刺,这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背后,也是一份真抓实干的年终成绩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2024年度工作会获悉,北京经开区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正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4年,将冲刺下一个“千亿”目标。
“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我们以重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为保障,制定‘责任书’,规划‘施工图’,明确‘时间表’,管委会各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靠前一步、联合调度,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量,推动亦庄新城固定资产投资向高、向好发展。”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促进产业升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吊车、卡车不停运转,工人们加紧进行收尾工作,去年12月底,在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建设现场,项目施工即将迎来主体建成的关键阶段。
这是北京市在氢能领域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之一,也是北京经开区在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落下的关键一子。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建成将助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预计达产后每年可带来3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随着该项目的落地,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布局,加速形成集聚效应。
不仅如此,2023年以来,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开工,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项目(一期)全面封顶……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北京经开区推动高精尖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一个个含绿、含金、含智的项目陆续落地,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要素保障
推进全面化产城融合
进入2023年以来,经开区国际人才社区一期项目主体封顶、二期项目3号和5号地块开工建设,助力人才引进;亦庄新城马驹桥地区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产,支撑高精尖产业用电;文昌大道跨凉水河桥通车,提升出行环境……北京经开区围绕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目标,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牵引,加大亦庄新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打造有“亦庄温度”的宜业宜居品质之城。
其中,经开区国际人才社区是打造“人才矩阵”的配套服务。整个项目建设完毕后,预计能提供国际人才公寓6000套,持续为“亦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
冲刺下一个“千亿”目标
同时,北京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挑战,各部门协同并进扛起千亿投资任务,坚持重大项目工作联席会机制、两区协同机制、主管主任专题会议调度机制,多措并举‘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全力以赴‘挖潜’促投资。”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北京经开区提升区域产业承载力,不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为企业提供主动式、全发展周期的服务,从企业项目签约入区开始,就安排项目“服务管家”,从签约、摘牌到开工、竣工、投产、达产,全流程跟进服务。
伴随着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落地,北京经开区引进建设一批强基础、补链条、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接下来的2024年,北京经开区将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量,以新“千亿”目标扛起“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为北京经济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