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某夜宵档内依然热闹。席间,两桌客人因为琐事发生口角,有人开始推搡起来,夜宵档老板上前劝阻无果,眼看双方就要动手,民警及时赶到,制止了冲突并进行调解,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这是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以下简称光明分局)开展视频巡逻工作、保障公共秩序稳定的案例之一。从2023年9月开始,深圳公安在光明分局试点推行视频巡逻机制并随后在全市推广,有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阶段。
视频巡逻实时发现 “火眼金睛”升级“千里眼”
光明分局合成作战中心民警王冬冬还记得,当民警赶到夜宵档现场处理时,老板显得十分诧异,“打架的苗头才刚刚发生,还没报警,怎么警察这么快就到现场了?”
去年9月,光明分局开展视频巡逻工作试点伊始,王冬冬就深入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在过去6年时间里,王冬冬一直坚守在视频侦查工作一线,如今借助视频巡逻机制,他那双擅长事后调查的“火眼金睛”升级成了事前预防的“千里眼”。据悉,光明分局试点开展视频巡逻以来,探索利用公共视频优化巡逻工作的警务新模式。通过配备专业队伍和视频巡逻室,依托警务科技技术,值班民警对辖区开展视频巡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值班民警立即通知事发地附近执勤警力赶赴现场处置,有效提升了接处警的工作效能。
王冬冬介绍,当晚,值班民警正在开展视频巡逻,通过公共视频发现马田某美食汇正门口出现人员聚集围观的情况,这引起了他们的警觉。民警随后发现一夜宵档内有人员相互推搡,事态有升级的苗头,便迅速调动警力前往现场进行处置。民警到场后,将冲突双方及时拉开,并对他们进行了调解。在警方及时介入下,双方相继离开现场,未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
“因为夜宵档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往往在出现纠纷、警力在接到报警后赶到场时,双方已经发生了肢体冲突,甚至已经打完架离开现场,但通过视频巡逻勤务机制,警力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主动前往处置,及时防止打架斗殴等案事件的发生。”
他表示,按照过去的工作经验,一般打架斗殴类的案事件,都要经过市民报警、接警后调度警力到场处置等相关流程。在接报警环节,市民是否及时报警、是否能够准确说清事件发生地点,都会影响事件处置的速度。而相比之下,视频巡逻通过即时响应介入、主动干预处置,既能有效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也提高了路面警力的工作效率。
借助科技“查漏补缺”光明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5%
相比于以往的常规巡逻方式,视频巡逻效率高、响应快等优势显而易见,这点在光明分局试点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冬冬介绍,光明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辖区范围广,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等特征明显。较为复杂的治安形势,对光明区的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安防控成为工作重点。他表示,在光明分局率先开展视频巡逻工作试点,对辖区治安环境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光明分局通过开展常态、重点、专项视频巡逻,实现了事前敏锐预警、事中及时阻断、事后全貌复盘的工作效果,将视频巡逻打造成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新引擎”。
据悉,2023年9月以来,光明分局依托视频巡逻,光明区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5%,打架斗殴、盗窃、故意损毁财物等多发警情均明显下降。
王冬冬表示,视频巡逻除了用于防范违法犯罪,还在服务社会民生、排查公共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明分局视频巡逻工作启动以来,服务民生380余次,并主动发现消除了40余例安全隐患。
去年10月,光明分局民警在开展视频巡逻时,发现一个孩子独自坐在某公园路边的凳子上,细心的民警注意到孩子似乎“在抹眼泪”。王冬冬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是与家人走散了,随即迅速调动警力到达现场处置。“我们到场后了解到小孩子果然和家人走散了,现场警力根据相关信息很快在附近广场找到了小孩的爷爷,将孩子安全地送到他身边。”
而借助视频巡逻,光明分局还及时与其他职能部门联动处理公共安全隐患。无独有偶,去年10月底,王冬冬和同事在开展视频巡逻时发现,公明街道某十字路口有几名骑电动自行车的市民摔倒。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光明分局迅速调动路面警力前往了解情况。民警到场后发现,原来是由于路面有一片油污导致市民骑行中滑倒,民警立即在周边协助疏导交通,同时与辖区街道、路政等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对油污进行了清理。
王冬冬表示,类似的服务社会民生、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的例子在日常视频巡逻工作中还有很多。在那些常规巡逻难以全面覆盖的“盲区”“死角”,民警们借助视频巡逻进一步“查漏补缺”,在市民有需要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文/焦明梁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