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约465万人,北京作为进入老龄化较早、老龄化程度较深的超大型城市,解决好养老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为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要求,京能集团成立与能源领域差别明显的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北京市发展普惠养老,负责接收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后的资产。
2023年12月29日,北京昌平区政府与京能集团养老服务合作创新成果展示暨昌平区敬老院运营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是北京首家“养老机构+护理院”医养融合的公建民营示范项目。
昌平敬老院成首家“养老机构+护理院”项目
据介绍,刚刚开业的北京康养·昌平区敬老院是昌平区民政局建设的公建项目,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项目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规划房间164间,床位560张,面向自理、失能、失智长者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其中,将32%床位用于昌平区为基本保障对象提供托底养老服务。
该项目采用养老院和护理院相结合的“双院运营模式”。项目可实现专业化的营养膳食、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认知照护、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
据介绍,2021年,由北京市国资系统京能集团牵头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的健康养老平台北京康养集团,截至2023年9月,完成市属国企国资公司诚和敬、首钢集团老年福、京煤集团颐寿养老以及金隅集团4家养老公司的专业化整合,组建首都养老国企的“集团军”。
2022年10月,成功落地北京首家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白纸坊项目”,整合区域养老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对接,目前已在城六区扩大至34个,快速构建普惠养老服务网络;承接运营中央部委离退休老干部局社区养老服务(广渠门项目等),打造“大院养老”新模式;承接运营北京养老服务网,汇集全市574家养老机构、1469家养老驿站等网点服务信息,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办”。
截至目前,北京康养集团拥有18家养老机构、2100余张养老床位、105家养老驿站、34个居家养老综合示范中心、1个街乡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旅居酒店、1个康养人才培训基地,超13000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服务范围覆盖北戴河、昌黎核心旅居度假区,以及京内12个重要城区、50余个镇街和400余个社区。经过2年时间的培育发展,北京康养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具备全产业链发展能力的健康养老综合服务企业。
东竹园宾馆变首家培疗转普惠养老项目
京能集团分析研判已有项目硬件设施情况,核心城区养老市场需求和服务提供情况,确定了一批年代久远、装修陈旧、设施老化亟需提级改造的养老机构项目清单,实施了方庄福寿老年公寓项目、善果寺项目、孔雀项目等首批次存量机构的提级改造工程,增加了园林景观、阳光罩棚连廊及中式元素,拓展了老人公共区域活动空间,改造后的养老项目将以精心设计、适老改造、软性包装、科技融入等多项细心举措,满足养老需求。目前,方庄福寿老年公寓项目、善果寺机构养老项目经营多年,一直为长者提供生活照护、护理保障、医疗咨询、文娱活动及营养膳食等服务。
北京康养集团应接收市属培疗机构37家,目前已完成26家,塑造了系列品牌产品。
2023年5月,北京康养集团成功投运北京首家培疗机构转型普惠养老示范项目“北京康养集团·颐寿嘉园”(原顺义东竹园宾馆),目前入住率90%、预订率100%,开创了资产划转、权证登记和适老化改造的“北京模式”,成为全国培疗机构转型的改革样板。
据了解,2022年8月,北京市政府将北京东竹园宾馆定为北京首家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试点项目,由北京康养集团负责率先启动适老化改造,同步进行运营筹备。京能集团北京康养高效解决了京内首批培疗机构房产土地证照办理、人员安置、资产接收、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北京模式”,成为国内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服务设施的改革样板。
颐寿嘉园项目位于顺义潮白河畔,占地面积 1.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专业养老床位200余张,可以为“自理、半自理、失能、认知症”等不同身体状况老人提供的照护需求。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推出“人文康养”服务标准,首推“H·O健康生活大使”服务理念,用低于市场同档机构1000-2000元的“国企价格”,让普通市民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
此外,项目还搭建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向周边社区辐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养老需求的有效供给。
首家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元旦前开业
北京康养集团积极破解“当前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条块分割,整合式、一站式、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合力不够;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衔接不畅;医养、康养服务不能有效整合等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打造了全市第一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2023年12月7日,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刚刚竣工,将于元旦前正式开业。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坐落于魏公村斜街7号院,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层设有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健康小屋和居家服务区,二层、三层为托老服务区,设有28张托老床位。
养老服务中心是兼具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托老服务、居家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归纳为“七个中心”:即全龄照护服务中心•智慧健康管理中心•社区营养服务中心•资源融合协调中心•街道监控调度中心•老年文化精神供给中心•志愿服务管理中心。
该中心科技感十足。比如引用高科技餐饮机器人赋能智能出餐,提供便捷的订餐、代为取餐服务。居室电器设备,采用“互联网+硬件”的智能组合,可实现全屋物联语音控制。独有的毫米波雷达体征监测系统,以非接触方式获取实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信息,从而实现对呼吸暂停、心律失常等情况的监测和识别。
集中照护区安装了智慧照护终端设备,护理员可根据系统内的照护计划,按规定要求在终端打卡开展服务,系统自动生成服务记录,不增加护理员工作量,不中断照护服务,不干扰老年人,实现照护数据实时记录传输。机构管理者则可以从后台随时调取查看服务记录,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服务大数据进行监管分析研判。此外,中心同步借助北京养老服务网微信小程序“家院协同”模块,与智慧照护终端设备形成联动,家属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了解养老中心对长辈的照护计划和服务情况,通过增强家院联动,实现家院协同管理。
在医养结合服务层面,与北京康养系统医疗资源及社区周边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联动,搭建多学科跨专业服务团队(全科医生、中医、康复师、药剂师、护士等),通过线上线下多服务方式,满足居住长辈和居家长辈日常健康管理、巡视诊疗、急诊急救、绿医通道、药品管理、护理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服务等需求。
北京康养探索轻资产运营管理模式
京能集团北京康养公司专注发展“普惠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健康、适老服务”四大核心主业。还凭借综合运营管理优势,拓展实现轻资产运营。
前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前门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62号,占地面积1000平米,共有房间23间,床位33张,内设空调、入户直饮水器,以及适老化衣柜、电动多功能护理床等家居设施,原为前门街道老年活动中心办公配楼,改造后的前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选择了京能集团北京康养,这是京能集团北京康养凭借综合运营管理优势,积极向外拓展养老业务,实现轻资产运营拓展第一次突破。目前,前门养老照料中心入住率从45%拉升至91%。
京能集团北京康养面对市场化用人成本高、年轻人不愿意干等现实困难,启动大兴团河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成为国家级“双师”型和市级康养人才培训基地。京能集团还加强集团内企业联动,与京能集团党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增设养老护理专业,定性培养。同时,加强与外部学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协同办学、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北京康养培养所需技能人才。
此外,北京康养集团探索形成“五端九化三覆盖”的居家养老创新模式,设立“养老管家”新职业,上线“北康养e家”新平台,注册用户16.6万,签约居家照护服务超560单,提供为老服务超4.6万单。北京康养集团高分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参与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预防感染与控制规范》编写,计划在2024年发布实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