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一个止字,可以让你远离危险,得到长久平安。
年少时,总是不管不顾向前冲,不懂得进退之道,结果吃了生活的苦头。
人至中年,经过生活的捶打,才越来越明白:知止,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人生一世,“行”固然重要,但“止”才是人生大智慧。
一个人懂得止言、止物、止财,生活自然过得摇曳生姿。
1
止言
佛经中有言:“一言折尽半生福。”
说话不讲分寸,其实已经为以后的人生暗自标出了代价。
尤其是功成名就后得意忘形,口无遮拦,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想起了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故事。
刘邦找韩信闲聊,问了韩信一句话:你看看,寡人带兵打仗能带多少人?
韩信不加思索回答:大王能带十万兵马。
刘邦接着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忘乎所以地说:对我来说,当然是多多益善。
韩信确实是军事奇才,当时为刘邦攻城掠地,打下了半壁江山。
那时,韩信只不过是真情流露,并无造反之心。
但刘邦却从他的话中,读出了他的觊觎君主之心,就在那一刻,刘邦已经动了杀心。
古人云:“饱知世事慵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你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但并不是所有真相都需要你指指点点。
有时候,看似一句真实的评价,却拨动了别人对你产生敌意的开关。
你要知道,看似闲聊,也许是别人精心设计的试探之密钥。
可悲的是,你只管享受口舌之快的快感,却对危险浑然不知。
一定要记住,信口开河会折损你的福气,甚至会要了你的命。
佛家修行讲究“闭口禅”,也叫“止语”。
止言,才是人生最大智慧。
2
止物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掌控了外物,做到物为人服务,才能活出欢喜。
反之,人如果过度贪婪物品,就会被物品奴役,过得身心俱疲。
古时候,有个人对古玩收藏非常狂热。
家里的积蓄几乎都用来了收藏。
到处周游各地,只要发现喜欢的藏品,再高的价格也要收为己有。
租用了几千平米的库房,还雇佣了2个人看管。
他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怎奈库房温度湿度达不到恒定值,藏品时常损坏。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纳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损耗的速度。
他的心情异常沉重。每件藏品的报废,都是心如刀割。
无奈,他只好忍痛割爱,开始转手处理这些藏品。
这些藏品,本来是心爱之物,可是过度持有,不仅没给他带来快乐,反而变成了一种负累。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过分注重外物,注定活得很累。
生活本无忧,当你千方百计去拥有,拥有的大于能要的,烦恼也就尾随而至。
生活本无痛,当你苦心积虑想得到,得到的大于可得的,痛苦也就不请自来。
要知道,占有过多的外物,可能会成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懂得物有所止,才能检拾内心的幸福与安乐。
3
止财
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不贪财的人,更能得到尊重,人生之路越走越顺遂。
止财,是人生最高境界。
杨震,东汉时的一名清官。
曾因王密才学过人,干事利索,向朝廷举荐做了昌邑县令。
王密感念他的知遇之恩,在夜深人静时带着十锭黄金致谢。
他非常生气,断然拒绝。
王密说:“现在是深更半夜,没人知道这件事,您就收下吧。”
他义正辞严喝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王密满脸通红,只得灰溜溜逃走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知拒金”的故事。
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们懂得,靠自己的本事赚来的钱,心安心暖;从正道得来的钱,才踏踏实实。
于是,宁可赚辛辛苦苦的钱,不要违背良心的财。
他们明白,非法占有的钱财,会以另一种方式反噬于你。
与其挖空心思以不正当方式得到钱财,战战兢兢,不如依托自己力量吃饭,活的坦坦荡荡。
《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唯有把眼光放在正道上,用心守住正念,生活才会处处是阳光。
明智的人,早已把止财当成了座右铭,故而行稳致远。
△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做到知止才能有吉,也才能无咎。”
当行则行是勇者,当止则止是智者。
做人,既要有前行的能力,也要有放弃的智慧。
余生,愿你做一个知止的明智之人,生活过得平安顺遂,有滋有味。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