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业第7个年头,茅台集团旗下子公司——华贵人寿迎来该公司第二任董事长。1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贵州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批复,核准刘刚担任华贵人寿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随着刘刚的上任,华贵人寿在酒业龙头资金、品牌及业务的加持下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备受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成立之初,华贵人寿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各省市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开展保险业务将发达地区的资金归集到贵州,通过创造税收、就业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过,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与地方相对保守的体制内文化碰撞,能否遵循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无一不考验着这些新兴地方法人险企的未来。”
接棒保险业老将汪振武,茅台集团总会计师刘刚掌舵华贵人寿
与首任掌门汪振武有着丰富的保险工作经验不同,现年53岁的刘刚于保险业而言是张新面孔。
不过,虽然此前刘刚从未涉足保险业,但他在建设银行、贵州银行深耕长达27年之久,金融从业资历颇丰,业内评价其“脚踏实地、克难奋进”。
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刘刚从贵州财经学院投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工作,在服务建设银行10年时间后,刘刚于2013年3月转战贵州银行。
在银行业深耕27载后,刘刚空降茅台股份迎来人生第一次职业生涯转换。2019年7月-2021年8月,刘刚出任茅台股份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2021年8月,刘刚进入茅台集团,担任茅台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
据悉,今年7月,在华贵人寿召开的2023年计划工作会议上,刘刚已以华贵人寿党委书记的身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而彼时担任华贵人寿董事长的汪振武并未列席,当时坊间就曾猜测华贵人寿或将更换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在进入华贵人寿之前,汪振武历任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主任、高级主任、区域经理,中意人寿业务总监等职务,兼任深圳新华康控股集团董事长,其从2017年5月起任华贵人寿董事长,分管稽核审计部。
华贵人寿定位互联网平台型险企,首个5年计划高度聚焦细分产品线
2017年2月,华贵人寿在经济欠发达、保费增长较落后的贵州省成立。
在缺乏品牌优势、代理人渠道依托及流量资源的情况下,这家新生代险企从成立之初就不走寻常路——以定期寿险这一传统人身险公司放弃的低内含价值险种为差异化突破口,通过互联网平台借船出海的战略迅速打开发展局面。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的6个年头,华贵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一路飙升,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保费增速引来行业侧面。
具体来看,2017—2022年,华贵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24亿元、6.47亿元、10.91亿元、20.13亿元、25.15亿元、39.21亿元、39.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69%、85%、25%、56%。
然而,在实现业务急速扩张的同时,华贵人寿也因其激进的产品定价与费用投放而饱受市场争议。2019年以来,因“买保险送茅台”、超费率承保等系列合规问题,华贵人寿多次受到监管处罚,甚至被要求整改。
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增提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华贵人寿未能延续2021年的盈利势头陷入亏损。
2023年前三季度,华贵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3.29亿元,净利润-2.0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7.3%,总资产收益率为-1.47%,综合投资收益率2.69%。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近30家总部不在北上广的地方性法人保险公司中,接近一半的公司自开业以来还未盈利,而且股东和高管团队不断更换,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不停变更。小型保险公司别说做大、做强,要想走上业务改善、持续发展、合规经营的稳健之路殊为不易。
“尤其,华贵人寿一开始走的就不是传统保险公司的路子,可能是目前国内90多家同行里面网点最少、内勤最少、产品线最少的公司,其发展历程也映照了当前新生代险企发展的现实困境。”上述人士表示。
质量与规模并重,华贵人寿新五年将围绕茅台做文章
如今这一人事调整,或在茅台集团重回华贵人寿第一大股东之位时就已注定。
今年4月,贵州银保监局批准华贵人寿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20亿元。增资完成后,华贵人寿第一、二、三大股东均发生变化。
其中,茅台集团由第二大股东重回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由20%增至33.33%;此前第一大股东贵州金控持股比例由21%降至10.5%,退居第三大股东;新进股东黔晟国资持股比例为19.17%,为新晋第二大股东;嘉鑫辉煌与华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5%,并列第四大股东。
随着增资落地,华贵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提升,稳定盈利成为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在华贵人寿年初召开的2023年计划工作会议上,彼时还是茅台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的刘刚就曾表示:“茅台集团将在资金、品牌、业务上支持华贵不断提升盈利能力”。
针对华贵人寿下一阶段发展,刘刚在7月出席公司会议时指出:公司将坚持价值经营,坚持围绕茅台做足文章。同时,他提出四大举措:一是坚持质量与总量并重,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二是制定投资、精算、风控、渠道等六大能力提升方案;三是党与公司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四是提前布局2024年产品设计规划。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