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日益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日,中国电信提出全面布局七大战略新兴业务,其中算力作为支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发展的必备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赋能效果日益凸显。
算聚京津冀,感受澎湃新动能。近日,记者跟随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下称“北京电信”)来到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绿色算力中心——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了解京津冀发展新动能。
布局算力 打造京津冀发展新引擎
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作为北京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北京电信将如何建设这张至关重要的“算力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北京电信算力中心运营部负责人伍洋介绍,近年来,北京电信积极落实推进中国电信集团“云改数转”战略,加快构建“1+1+X”的算力布局。在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承建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在天津市武清区建设运营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其中,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指导下,北京电信与天津电信践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算力基础设施工程。智算中心运营目标是打造成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智算中心,首批大规模先进国产算力已经正式投产运营。北京电信在2023年11月9日正式发布京津冀国产智算资源池建设成果。作为规模化、集约化、梯次布局建设的算力基础设施,京津冀国产智算资源池将为京津冀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算力支撑,持续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北京电信将其定位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依靠中国电信网络资源,与长三角、粤港澳和蒙贵等热点区域高速直连。
算力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是承载和推动技术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以最优的时延实现京津冀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端到端网络时延在3毫秒以内,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有效支撑首都经济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互联网、云服务等产业的算力需求,成为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等级算力底座。
节能减碳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这是一张“绿色”的网,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算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要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还更要降低计算能耗,达到“绿色计算”。
在智算中心的冷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分明的供水管路,空调用水在管路中高效循环,服务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精心设计的水冷系统释放,服务器得以保持平稳的运转。
“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约占到全国总耗电量的2%,做好节能降耗至关重要。因此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是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配备了间接蒸发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进入秋冬季节后,可以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冷却,减少冷水机组启动时长,有效降低PUE。此外,在冬季收集算力中心的余热或者废热,通过水源热泵技术转化后再利用,转移到办公区供暖,实现余热回收,减少冬天的供暖能耗。”中国电信集团“双碳”专业高级专家王迪告诉记者,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节能技术、AI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变频水冷机组及热管背板空调等先进技术,降低机房制冷功耗,更好的实现可持续、绿色低碳运营。
目前,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25,已达到最优能耗。未来,智算中心还将试点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持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扎实推动节能降耗,为数字经济发展添“绿”又添“力”。
算力赋能 澎湃助力数字化蝶变
工厂车间5G运输车实现无人智能运输、专家VR远程门诊看诊、摄像系统自动识别异物入侵……数字经济时代看得见的是层出不穷的新应用、新技术、新业态,看不见的是奔涌算力。
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智能计算平台“云骁”,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为大模型训练、生命科学等场景提供高效算力服务,并通过自研天翼云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实现了对边缘云、中心云、第三方资源等全网算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为算力业务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除了为京津冀地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算力服务外,算力中心的电力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北京电信设置了多道“安全锁”,全方位守护数据安全。通过两路市电供应,京津冀算力中心大大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断电风险。此外,UPS不间断电源、柴油发电机等自主供电设备的应用,使得算力中心在市电突然断开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切换备用电源,确保算力设备正常运行。
目前,北京电信正在加速完善“1+1+X”的智算布局,打造超大规模,安全、高效、可靠的智算中心和京内“1ms”、京津冀“3ms”的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算力网络,通过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